大河網訊(政務記者趙檬)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近日,河南省人民***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兒童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圍繞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家庭建設、環境、法律8個發展領域,提出了76項發展目標和94項策略措施。其中在兒童教育方面提出,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如何實現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規劃》來了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孩子插上夢的翅膀,不僅是學校的工作,也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持與配合。《規劃》指出,河南將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共同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
《規劃》指出,要加強家園、家校協作,推動教師家訪制度化、常態化。加強中小學、幼兒園、社區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建設,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經驗。加強校外教育理論研究。規范校外培訓,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嚴格監管面向低齡兒童的校外網絡教育培訓。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完善中小學課后服務保障機制和措施,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增強校外教育公益性,統籌社會教育各類場地、設施和隊伍等資源,豐富校外教育內容和形式,鼓勵兒童積極參與科技、文化、體育、藝術、勞動等實踐活動,參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婦聯、科協、關工委等組織的育人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合力。
學校育人有啥經驗?聽校長怎么說
圍繞《規劃》中提出的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一體化協同育人網絡,學校該如何努力?“首先要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到實處。”鄭州市鄭東新區眾意路小學校長王艷娟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在協同育人方面的經驗。
“我們學校致力于打造‘三全’模式育星光少年。”“三全”是哪“三全”?王校長說,首先是全維度育人。學校應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培養等任務都落實到位,提升學科育人功能。堅持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身體素質;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著力筑牢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基。其次是全場域育人。學校要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作用,聚焦落實中央提出的“雙減”任務,堅持“五育”并舉,教師做到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鼓勵倡導“一班一品”的班本文化與項目式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最后,當然是全社會育人。通過家長會、家長***日、家長學校、家委會、家校有約公眾號等途徑與方式,密切家校聯系,切實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并及時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育人共同體。
王校長表示,家長應及時全面真實地向學校反映孩子在家的思想情緒和學習生活狀況,加強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與此同時,學校將繼續加強與社區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溝通,積極爭取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及時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更好地使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科學化、常態化、制度化,共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