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又叫蘭草,為菊科植物蘭草的地上部分。《離騷》中有言“紉秋蘭兮以為佩”,古代婦女常將佩蘭之花佩戴于胸前,有清香之氣,故此得名。出產于江蘇、浙江、河北、山東等地。夏季收割頭刀,秋季收割二刀,除去雜草,扎成小把,切段曬干。常生用或鮮用。
一、佩蘭的功效:
佩蘭味辛,平。歸脾、胃經。功效能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其特點除濕止嘔,功似藿香。
常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發熱倦怠,胸悶不舒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素問》:“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本草經疏》:“肺主氣,肺氣郁結,則上竅閉而下竅不通,胃主納水谷,胃氣郁滯,則水唋不以時化而為痰癖,蘭草辛平能散結滯,芬芳能除穢惡,則上來諸癥自療,大多開胃除惡,清肺消痰,散郁結之圣藥也。”
二、佩蘭的配伍應用:
1.用于濕阻中焦證。佩蘭氣味芳香,有化濕和中之功。治濕阻脾胃諸證,常與藿香相須配伍,還常配伍蒼術、厚樸、白豆蔻等藥。
佩蘭能化脾胃濕郁,其性平而不溫燥,脾經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者,尤為適用。
2.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佩蘭能化濕解暑。治暑濕諸證,常配伍藿香、荷葉、青蒿、陳皮等藥。若治濕溫初起,常配伍滑石、薏苡仁、藿香、黃芩、黃連等藥。
三、佩蘭的用法用量:
佩蘭常入煎劑,亦可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余克即可;鮮品加倍。不宜久煎。
四、佩蘭的應用注意:
佩蘭芳香化濕,多服易傷陰分,故陰虛血燥,氣虛者慎用。
~
——中醫實戰筆記20.9.1夜
#中醫實戰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