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種生物,有時候爸媽會很煩:前一秒還是天使寶寶,下一秒就作得不像話了。
確實,不少寶寶都有行為失控的時候,上躥下跳或者爬來滾去的。
對有的寶寶來說,作或者皮都是暫時的,偶然的,但是確實有些寶寶發作起來很頻繁也很嚴重,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生活,這些寶寶就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傳說中"多動癥"的寶寶。
來自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有9.4%的美國2-17歲兒童受多動癥影響,其中有2.4%的2-5歲兒童和4%-12%的學齡兒童。
同時,男寶寶診斷出來的概率,是女寶寶的2倍以上。
不管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患上多動癥后,還會表現出別的癥狀,比如很難和兄弟姐妹或其他小盆友相處,這點就比較有麻痹性,會讓爸媽覺得"我家寶寶內向/還小/不懂怎么和人相處……"這里不多展開,爸媽心里有個數先。
倒是很可能存在學習或語言問題,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會讓爸媽很頭疼,尤其是學霸爸媽,會很崩潰"難道我生了個小學渣?"
為啥多動癥還會影響到學習?
因為,多動癥是大腦的一種慢性疾病,源頭出問題,寶寶自然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我也不想的……",這學習效果你們說呢?
所以?
所以爸媽一定要重視起來,一旦寶寶確診是多動癥,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會影響到寶寶的終身:小時候學習困難,長大了就算找到工作,也很難好好做下去。
那么,怎么判斷寶寶是不是多動癥呢?一般我們會從這3個癥狀的具體細節去對號入座
癥狀一、注意力不集中
1、經常很難集中精力。
2、經常不聽大人的指示。
3、玩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心。
4、會犯很粗心的錯誤。
5、經常沒法完成大人交代的事情。
6、自己的小房間或者玩具都弄得雜亂無章。
7、經常忘記事情。
8、一看到做點什么事情很費勁、要很努力才能完成,就想著逃避。
癥狀二、多動。
1、一直上躥下跳或者動來動去。
2、不好好坐,小***扭來扭去。
3、經常會很煩躁。
4、小話癆一個。
5、在大人明確表示不允許的情況下,還經常跑來跑去、跳東跳西、爬得歡。
癥狀三、沖動性。
1、說話、做事經常不經大腦。
2、不看看有沒有車輛或行人,就直接沖上馬路。
3、經常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煩。
4、經常等不及就要去做什么、吃什么、玩什么的樣子。
5、經常打擾到別人。
6、大人的問題還沒做完呢,他就蹦出答案了。
這3組癥狀有點多哦。當然啦,并不是所有多動癥的寶寶,都有3組的全部癥狀(那也太慘了吧),而是"3選1"或者"3選2"。
這當中,僅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話,癥狀比較暗落落,可能不會引起大人的注意或重視,因尤其是女寶寶,更容易被忽略。
為啥?因為這類寶寶通常看上去都不太活躍,有點自顧自,要影響也是影響自己,也就很少會破壞教室里的氛圍或其他集體活動。
就算小盆友集了多動和沖動性這2組癥狀于一身,也往往會因為"小盆友嘛,都好動/男孩子不皮,還叫男孩子嘛"而被忽視。
只有少數3組癥狀全中的寶寶,因為癥狀實在太多了、太扎眼了,才會被人注意。
所以,不管你家寶寶是3選1還是3選2甚至3連中,持續6個月以上,穩妥起見,還是去看看醫生吧。
對了,也有的寶寶會因為學習或家庭的壓力,可能會出現一些多動的癥狀,爸媽要記得區分哦,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扣上"多動癥"的帽子。
有爸媽就很納悶了,多動癥是怎么引起的"我們都很斯文呀,寶寶怎么會多動癥呢?"
原因很多啊,下面這些都有可能:
1、控制注意力和活動水平的大腦部分水平較低。這個比較***,需要醫生判斷,爸媽過一眼就行。
2、基因與遺傳。
3、某些情況下,嚴重的頭部受傷可能會導致多動癥。
4、早產也會增加患多動癥的風險。
5、產前抽煙喝酒也容易增加多動癥的概率。
6、在極少數情況下,環境中的毒素比如體內的鉛,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那怎么治療呢?常規治療辦法爸媽過一眼先:
長期管理計劃(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制定);
醫生、父母、老師、護理人員、其他醫療保健***人員和寶寶之間的配合;
用藥;
家長行為管理培訓等。
多久能治療?
急,不能急。這些治療可以改善寶寶的行為,但不能完全消除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和沖動的癥狀,同時大多數情況下,多動癥會持續到成年時期。
不過爸媽也別灰心,只要調整環境和必要時使用藥物,寶寶長大后還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就是治療期間,大家都辛苦一點。
#我的養生日記##健康早班車#所以,如果你家寶寶是多動癥寶寶,爸媽一定要有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