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佛教徒稱這是四位菩薩修行或是靈說法的道場。它們是:四川峨眉山(普賢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山西五臺山(文殊道場)。這四大名山是佛教徒聚集參禮朝拜的處所。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縣西南,相傳是普賢菩薩顯現瑞相的地方。山上最大的寺院是萬年寺,晉代初建時名為普賢寺,這可能便是此山崇奉普賢菩薩的開始。宋代,這里盛傳普賢菩薩于此顯相,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0年),又造兩丈余高的普賢銅像安置于山寺中。后來歷代又屢次修建寺院,于是這里逐步成為普賢道場。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縣,因有九峰如蓮,故名九華山。相傳唐開元年間,有新羅僧人金喬覺來此地修行,青陽人諸葛節為其興建寺院,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賜匾額“化城寺”,成為全山寺院的中心。金喬覺圓寂后,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稱之為“金地藏”,建肉身塔以供奉,此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
普陀山在浙江省普陀縣境內,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相傳唐大中年間(公元847年-860年)有印度僧人來此,在島上潮音洞中見到觀音菩薩顯靈說法,遂傳此地為觀音道場。因佛經上有觀音菩薩居于南印度海中“普陀洛迦山”之說,故稱此島為普陀山,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有曰僧慧鍔者,從五臺山得觀音像,渡海歸國,舟行至此,受阻不能行,于是在島上建“不肯去觀音院”。
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東北約40里處,其山方圓500余里,山的東西南北中,分布有五個高聳的山峰,峰頂平坦寬廣如臺,故稱五臺山。山上盛夏不覺暑氣,涼爽宜人,故又稱清涼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