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麻樂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原總政歌舞團著名藝術家克里木同志,因心衰竭于3月3日凌晨零點三十分去世。公開資料顯示,克里木1940年6月12日出生于新疆吐魯番,***爾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舞蹈家。演唱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庫爾班大叔你上哪兒》《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故鄉的河》《頌歌獻給親愛的黨》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全軍、全國多次獲獎,曾參加1998、200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據***資料記載,克里木的父親曾經是歌舞團的藝術指導,一支“金鎖吶”吹得遠近聞名;母親是一位舞蹈家,優美的舞姿傾倒過無數觀眾。受家庭影響,克里木從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開朗,又不乏幽默,為他以后的藝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克里木的演出特色是歌舞結合,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充滿著強烈地生活氣息,受到了不同年齡觀眾的歡迎,而且長久不衰,人稱“軍人阿凡提”。
1951年,11歲的克里木來到部隊,當上了一名文藝兵,同時學習舞蹈。1957年加入共青團,是新疆的第一個共青團團員。人稱“阿凡提共青團”。克里木一邊唱著反映新疆的歌曲,一邊深入生活不斷創作歌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作并演唱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詼諧風趣的表演歌曲。他創作并演唱的《庫爾班大叔你上哪兒》、《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頌歌獻給親愛的黨》、《羊肉串香又香》、《大板城的姑娘》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全軍、全國多次獲獎。2010年克里木參與了賀歲喜劇《約爾特奏鳴曲》的演出。
克里木曾在2019年接受《***報》專訪,披露不少從藝路上的軼事。
談參軍:11歲參軍,一首《牡丹江》過關入伍
“1950年國慶那天,我爸爸到北京參加民族團結晚會。他回家后就說:“***好,毛主席好,我們當兵!”我爸爸外號“金嗩吶”,我媽媽是舞蹈演員,他們都順利加入了部隊。文工團領導問我這個小孩會什么,我就現場唱了一首民歌《牡丹汗》,又打了一段手鼓,表現還不錯,這才入了伍。我們一家人參軍到了民族軍第五軍文工團。我們去部隊演出,經常一行軍就是一百多里,路上我走不動了,戰士們就抱著我、背著我。到了演出的地方,我就跟著去唱歌跳舞。就這樣,我開始了文藝兵的生活,現在我快80歲了,我覺得我還是個文藝戰士。”
談創作:“庫爾班大叔”的來歷,第一次創作
“1963年冬天,原總政歌舞團里的作曲家陳克正老師、詞作家彥克老師想為參加全軍文藝匯演寫首歌。陳老師想到了一個題材,一個邊疆農民熱愛***戰士,披星戴月上哨所送哈密瓜、葡萄,慰問戰士們。他知道我是新疆的,就讓我一起創作。我們決定還是用庫爾班大叔這個人物。彥克老師沒去過新疆,我就提供新疆音樂的素材,把小時候看父母表演和聽到的民歌旋律唱給兩位老師聽。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創作。”
談文藝兵:身為文藝兵,永遠為戰士和人民歌唱
“我們當年到云南邊防部隊演出,一去就是9個月。我們走過的那些路線,螞蟥、蛇很多。我們在原始森林里走一天,再爬上去一座山,山上有一個班的戰士等著我們。氣燈一掛,也不用話筒,就開始演出。演完連飯都不吃,因為戰士們的那些糧食運上山很不容易。就只喝一點水,餓著肚子返回。我覺得這些都不算苦,而且我們多吃一點苦,才更加知道戰士的不容易。我跟年輕人說,戰士們太辛苦、太淳樸、太可愛了,我們的歌聲就是為戰士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要永遠為人民和戰士歌唱。我們要發自內心地尊重戰士,愛戰士。不妨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穿了這身軍裝,成了文藝兵,位置應該擺在哪?我的業務應該怎么為戰士服務?通過我的歌聲,戰士能得到什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