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之家?有溫度更有態度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主辦
文/北洋君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
新聞發布會公布了
關于新冠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
“部分新冠疫苗在4月份
有望進入臨床或應急使用。”
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讓北洋君馬上聯想到
3月3日晚的《新聞聯播》:
”由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
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
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短短三天時間,
新冠疫苗從取得重大突破,
到4月有望臨床或應急使用,
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
蘊含的信息量卻很大,
毫無疑問的是,
新冠疫苗研發背后有一個很關鍵的名字
——陳薇!
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里,
跟北洋君產生了同樣的好奇,
陳薇,是誰?
為什么是她?
大家還記得《戰狼2》嗎?
電影中的女主角、
拼命保護拉莫拉病毒疫苗的陳博士
就是以陳薇為原型!
當我們翻開的陳薇履歷,
不得不驚嘆于
這位工程院院士、***少將,
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御專家的
赫赫戰功:
2003年,她狙擊SARS,
保護14000名醫護人員
免于感染!
2008年,她作為“奧運安保”專家組成員,
成功處置了數十起
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她帶領團隊,
研發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
埃博拉疫苗,
被譽為“埃博拉病毒終結者”。
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
農歷大年初二,
54歲的陳薇再次出征、進駐武漢。
這一次,她的目標是:
為人類研發新冠疫苗!
有人開玩笑地說:
陳薇“玩毒”29年卻救人無數,
而這29年來的10萬多天里,
對于陳薇來說,
每一天都是站在刀刃上起舞!
又到一年3.8節,
不知道從哪年開始,
3月8日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
——“女神節”!
陳薇比任何人擔得起“女神”二字,
她不僅是挽救數萬生命的“女神”,
更是與病毒殊死較量、
為國家人民鑄造生物盾牌的
——“戰神”!
NO.1
清華“女神”攜筆從戎
1966年,陳薇出生
在浙江金華蘭溪,
或許我們很難想象,
今天一身戎裝的英武女少將,
少女時代還是典型的江南女孩,
一頭長發、柔美秀麗。
學生時代的陳薇
成為女科學家,
是陳薇從沒想過的事情。
初中畢業時,
跟當時大部分學習好的孩子一樣,
她打算選擇到師范學校讀中專,
這樣就可以早早就業,
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就在人生選擇的岔口上,
物理老師對她說:
“你學習成績這么好,
我相信你讀了高中后,
一定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
就是這句話,
讓陳薇改變了讀中專的計劃。
1984年,她果然不負眾望,
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
學習化工***。
1988年,即將畢業的陳薇
獲得了系里唯一保送清華大學的資格,
攻讀生物化工***研究生。
跟我們想象中的理科生不同,
陳薇尤其熱愛文學和舞蹈,
更喜歡有挑戰性的事情,
她擔任過《清華研究生通訊》雜志副主編
常常光顧周末學生食堂舞會,
而且還是清華大學咖啡廳的
首批女服務員。
在清華園,
能力出眾、打扮也前衛時尚的她,
走到哪里都是一道很靚麗的風景。
那時,陳薇的老師和同學
都不敢相信,
這位引人注目的清華“女神”,
有一天竟然攜筆從戎,
走上與“毒”作戰的科研道路,
而且埋首一干就是近30年!
在陳薇從清華畢業前,
她已經與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簽約。
她曾這樣回憶這段往事;
記得那家公司特高興,
還請我和導師叢進陽老師
在香格里拉飯店簽了約,
那是我第一次進5星級飯店……
然而,簽約后不久,
一次偶然的相遇徹底改變了
陳薇的人生軌跡!
那是1990年12月,
導師安排陳薇去軍事醫學科學院
取回實驗需要的抗體。
走進軍事醫學科學院,
陳薇才第一次了解到,
中國竟然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單位!
1951年,美軍在朝鮮戰場使用了細菌武器,
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署命令,
從全國抽調最優秀的科學家
成立軍事醫學科學院,
擔負著國家防御核武器、
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
志愿軍防疫宣傳隊
回到學校之后,
陳薇熱血沸騰、輾轉難眠,
她心中產生一種投身其中、
貢獻才智的強烈愿望。
然而,她想參軍的想法招來一片反對,
好多人勸說她:
“清華人到部隊去等于是埋沒了自己,
入伍就意味著落伍”。
當時,陳薇的同學們,
不是選擇去大企業就是出國,
沒有一個是選擇到部隊去的。
獨立有主見的陳薇,
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她穿上了一身綠色戎裝,
投身國防!
然而,真的從一個學生變成軍人,
陳薇才發現,
理想和現實存在很大的差距。
軍事科學院地處的豐臺鎮,
四周非常的荒涼,
部隊生活不比校園,
既單調又清苦。
時間不長,
與陳薇同期入伍的人
陸陸續續離開了部隊,
唯有陳薇堅持了下來。
她后來回憶:
“即使1993年在廬山的一次全國學術會議上
與師弟何詢不期而遇,
得知雙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
也沒有動搖我的軍心……”
NO.2
在火車上邂逅愛情
收獲一生的幸福
人的一生,
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
陳薇在人生至關重要的分岔路口上,
兩次做出了不被人理解,
但無比正確的選擇:
一次是攜筆從戎,
一次是堅信愛情!
在她還是清華“女神”的時候,
有一次,她與同學相約爬泰山,
火車上遇到了青島某啤酒廠的技術員、
比她大12歲的麻一銘。
一路上,兩人聊得很投機,
算得上是一見鐘情,
下車前,麻一銘要了陳薇宿舍的***,
從此對她展開了愛情攻勢。
在世俗眼光里,
這樣的邂逅很難“知根知底”,
兩人的年齡、學歷更是不相配。
陳薇卻不顧及這些,
她堅定地選擇了相信愛情,
與麻一銘結婚。
結婚后,陳薇幸福極了,
麻一銘把她當公主一樣寵著,
給她做最愛吃的飯,
包攬了家里大大小小所有的活兒,
讓她沒有一點后顧之憂。
有了幸福的家庭做后盾,
陳薇把自己所有的精力
都用在了科研上,
幾乎很少在夜里12點之前下班。
1998年,剛當了母親的她,
只休了一個月的產假
就回到了實驗室。
然而,這注定是一條孤獨又難走的路,
年輕的陳薇雖然躊躇滿志,
但科研路上的艱難,
也一次次讓她處于崩潰邊緣!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兒晚上,
因為公公婆婆都在,
她急忙抽空去回了一趟家,
可等她再回到實驗室時,
只看到一地的液體……
看著忙活了整整兩個月的細胞實驗
頃刻間全部化為了烏有,
她一個人在實驗室里
絕望地放聲大哭。
一年又一年煎熬和磨礪,
陳薇經歷了太多
別人并不容易承受的寂寞,
但她始終沉下心來潛心鉆研,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整整十年的蟄伏之后,
36歲的陳薇終于開始嶄露頭角,
她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
成為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然而,就在這時,
一場席卷中國的病毒風暴,
正在悄悄醞釀……
NO.3
她是第一個敢說
可以阻擋SARS的人
2003年,“非典”爆發,
這是陳薇人生中經歷的第一場
真正的大戰和實戰!
那段時間,
陳薇每天冒著生命危險,
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
雖然研究所擁有生物安全高等級實驗室,
但防護服根本不夠用,
她帶領團隊爭分奪秒,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所有努力沒有白費,
陳薇帶領課題組
在國內率先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
一舉確定了“非典”的元兇!
在研究的過程中陳薇突然發現,
一種干擾素可能對預防“非典”有用。
當時,全國已經有很多醫生護士被感染,
陳薇必須與病毒賽跑,
她第一個鉆進了負壓實驗室。
為了和疫情搶時間,
她和同事們不顧負壓缺氧
經常穿上成人尿不濕、不吃不喝,
忍受著缺氧導致的劇烈頭痛,
進到負壓實驗室里
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
經過50多天沒日沒夜的攻關,
終于到了出成果的時候。
在等待結果的時間里,
丈夫麻一銘心里也忐忑不安。
4月20日,天還沒有亮,
麻一銘便守在家里可以望到實驗樓的
窗口前面,
一直等到快早上8點時,
他才終于看到妻子
從實驗樓里出來了。
當他看到陳薇一邊下臺階,
一邊做出了一個握拳的動作,
麻一銘長舒了一口氣,
他知道,陳薇成功了!
在之后的大動物與臨床實驗中,
因為每天都要與高濃度的“非典”病毒
零距離接觸,
陳薇與團隊被單獨隔離。
長達100多天的時間里,
麻一銘和4歲半的兒子
沒辦法見到陳薇。
一天,有人告訴麻一銘:
今天的《東方時空》有陳薇的鏡頭,
他和兒子興奮地早早守在電視機前面等。
陳薇的鏡頭一出來,
兒子竟然撲上去親吻電視,
這一幕被細心的麻一銘拍了下來。
2003年4月28日,
陳薇和團隊研發的“重組人ω干擾素”,
獲準進入臨床。
別小看這一支小小的噴霧劑,
當時,它作為有效的預防手段,
保護了1.4萬名醫護人員,
無一例感染“非典”。
37歲,陳薇一戰成名,
成功阻擋了“非典”病毒!
然而,這只是她開啟
“戰神”模式的開始!
之后,她屢屢冒著生命危險,
與各種足以致命的病原體短兵相接。
作為生化武器防御專家,
陳薇心里明白,
炭疽、鼠疫、SARS……
各種致病的微生物,
在戰爭時可能成為生化器,
和平時期則是導致人類大規模死亡的
罪魁禍首!
NO.4
十年磨一劍
她親手終結“埃博拉”
2004年,在全世界大部分人
都不知道“埃博拉”為何物時,
陳薇敏銳地開始了
對“埃博拉”疫苗的研究。
當時,很多人質疑她:
你做“埃博拉”疫苗以后給誰用?
陳薇坦言:
當時,我也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
但多年與“毒”打交道,
她清楚地知道:
“埃博拉”被稱為“人類的黑板擦”,
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原體之一。
1976年“埃博拉”第一次爆發時,
55個村莊的人口幾乎全部消失……
更讓陳薇感到心驚肉跳的是:
如此可怕埃博拉距離中國
僅僅只有“一個航班的距離”!
陳薇頂著巨大的壓力,
帶領團隊堅持對埃博拉疫苗
研究了10年。
10年之后,2014年,
埃博拉突然在西非大規模爆發,
病死率高達90%,
并且已經傳播到了歐洲和美洲,
更可怕的是,
2014年爆發的病毒已經發生變異,
美國和加拿大研發的疫苗,
都是針對1976年埃博拉病毒的。
當全世界談“埃”色變時,
陳薇做了一個大膽決定
——必須到非洲一線去,
只有前往疫區,
才有可能用最快的速度研發出疫苗!
回到國內后,
特別是在疫苗的攻關階段,
陳薇常常會忘記時間,
丈夫麻一銘也早已經習慣了,
因為不管多晚他都會接她回家。
他常常站在能看到妻子
辦公室燈光的位置默默地守候與等待。
只要一看到燈光黑了,
他就知道陳薇要出來了!
不管春夏秋冬,麻一銘都會在研究院二道門附近接陳薇回家
十年磨一劍、
冒死深入疫區,
陳薇的所有努力沒有白費。
2014年9月,
她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
世界上第1支
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
2014年12月,
在全球死亡人數直線上升的嚴峻時刻,
埃博拉疫苗獲臨床許可,
成為全球首個
進入臨床的新基因型疫苗。
從此,陳薇有一個新稱謂,
“埃博拉病毒終結者”!
2015年11月7號,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
埃博拉疫情在塞拉利昂已經終止。
塞拉利昂當地民眾聽說是
一位中國女科學家研發的疫苗,
他們激動地把陳薇高高托起,
拋向空中……
NO.5
54歲陳薇再次出征
目標:新冠疫苗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武漢,
大年初二,
陳薇帶領軍隊專家組
進駐“抗疫一線”!
到達武漢后,
他們開始緊急搭建
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
陳薇率領團隊在帳篷檢測實驗室前
4天后(1月30日),
帳篷檢測實驗室
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
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
核酸檢測時間比現有時間大大縮短,
加快了確診速度。
這是陳薇深入疫區科研攻關以來,
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
▲陳薇團隊專家姜濤博士、黎浩博士正在進行樣本處理
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
全世界科學家都在努力研發新冠疫苗,
陳薇是阻擊了SARS、
終結了埃博拉的“種子選手”,
自從來到武漢,
她的重要使命就是帶領團隊,
與新冠病毒展開較量。
3月3日,我們終于等來了她的好消息:
由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
聞令即動、爭分奪秒,
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
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
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新聞中,陳薇擲地有聲地說:
“力爭在最短時間內
將我們正在研制的重組新冠疫苗
推向臨床,推向應用!”
由來巾幗甘心受,
將軍何必是丈夫。
有人問陳薇:
“去疫區那么危險的地方,
萬一回不來怎么辦?”
她的回答很干脆:
“穿上這身軍裝
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你該做的。
作為軍人,只有兩種狀態,
一個是打仗,
一個是準備打仗。”
然而,我們都知道,
褪去這身軍裝,
陳薇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
是被兒子想念的母親,
是被老父親惦記的女兒,
是被丈夫牽掛在心里的妻子!
陳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
盡管很少有機會穿,
但她最愛的衣服是旗袍。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我們更想祝福陳薇、
祝福所有離開了家,
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女英雄們,
早日褪去N95和厚厚的防護服,
換上衣柜里最漂亮的衣服,
回到父母身邊、
回到孩子身邊,
回到丈夫身邊,
還像往日一樣,
緊緊牽著他的手,一起回家……
櫻花已經開了,
這一天,真的很近很近了!
—THEEND—
給北洋君點個“在看”
放到朋友圈
就是最好的鼓勵!
參考文獻:
CCTV7《軍旅人生》陳薇:“與毒共舞”的日子;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陳薇:抗擊埃博拉的中國貢獻;
陳薇:認準的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在清華大學2012年夏季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南方日報:《陳薇少將:“愿一生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中國科學報陳薇:最壞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長期奮戰北洋之家戰“疫”專刊,
點擊文字查看最新原創文章!
1.河北神秘工廠一夜轉產防護服,產量驚人!亮出真實身份,李云龍應該很清楚!
2.剛被火線提拔的湖北干部,竟還有另一身份:他的背后站著5700萬人!
3.不辜負他們才對得起李文亮!
4.美國反應過激,巴基斯坦又一次傾囊相助:愿調全國所有庫存幫中國!
5.河北你終于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