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山東地區幾個地下黨在一個村莊里開會,他們正在發愁懂技術的技術員太少,這話恰好被村里一個19歲的青年小伙聽到,他跟地下黨拍著胸脯說:“我懂技術啊!”沒想到這一拍,就給中國拍出了一個重汽集團來。
圖注:王子開開著他一手研制的黃河重卡
這個青年小伙叫王子開,14歲的時候就在黑龍江佳木斯的一家小型鐵廠里當徒工,當時的東北還叫偽滿洲國,是日本人的天下,王子開從14歲干到18歲,越來越忍受不了鬼子的壓迫,干脆跑回山東老家,就出現了開頭的這一幕。
王子開參加八路軍后,因為懂技術,先被安排在膠東軍區兵工廠,后來又調到汽車修理廠,負責修理戰場上繳獲的日本、美國的各種汽車。
1948年,濟南解放,時任八路軍膠東兵站處修理廠制造排副排長的王子開接收了***后勤司令部405廠。
這個接收可不像游戲里面一接過來啥都有,當時這個405汽車修理廠是個空殼子,除了簡單的六、七臺設備,一些舊零件外啥都沒有。
圖注:淮海戰役場景
王子開他們就在這樣的基礎上白手起家,到后來修的車是越來越多,淮海戰役期間,王子開他們接收的各類汽車超過2000輛,這些車修好后又馬上投入到前線,給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淮海戰役結束后,王子開奉命去打掃戰場,他們只要是汽車零部件,不論好壞全部集中起來運到濟南,足足拉了四個列車。
如果說大家以為他們和現在街邊的修車師傅一樣,不就是補個胎換個零件嘛?這就要說一聲圖樣圖森破了!
王子開在沒條件的時候負責修車,靠著手工打造零部件幫著***打贏了淮海戰役,等到新中國成立了有條件了,就開始張羅造汽車的事情了。
新中國成立后,在當時重工業最發達的東北,國家投資建立了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輛國產轎車、第一輛國產越野車都是在一汽生產的。
此時的濟南汽車制造總廠因為工業基礎薄弱,在當時國家并沒有安排造車的任務。
1954年一機部對全國汽車配件企業進行規劃時,僅讓濟南的405廠干底盤配件的工作,而南京的404廠卻在1958年3月10日成功地制造出我國第一輛輕型載貨汽車——躍進汽車。
圖注:1958年3月10日,第一輛NJ130型2.5噸載貨汽車。
這消息一出,濟南的技術工人可就不樂意了,紛紛表示,憑什么南京的404廠就能造車,濟南的405廠只能造配件?
于是王子開等一合計,決定也要造車,而且不能只講和平建設,還得考慮軍事用車,于是就選擇造軍民兩用的吉普車。
濟南廠造的吉普車是仿的是蘇聯嘎斯69。王子開帶領技術工人從下達任務到生產出車僅用了十幾天的工夫。而且在1958年七一獻了禮。
圖注:濟汽仿造的嘎斯69吉普車
不過后來,國家也發現這種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效率低下,于是叫停了。王子開所在的濟南廠也被指令為南京廠生產躍進卡車配套的底盤配件等。
雖然命令下來了,但是老八路王子開不干了,因為南汽和濟汽都是山東軍區的戰友接收的:“憑什么別人造車自己只能造配件?他們可以出車,我們也可以出車!他們的車叫躍進,我們的就叫黃河!”
1958年之后,濟汽先后劃歸山東交通廳、濟南市管轄,當時的濟汽雖然生產了吉普車、2.5噸和5噸的載貨車也生產了,但是產量都不大,反而是生產的傳動軸上的萬向節全國聞名,當時濟南市委領導也建議老老實實生產配件好了。
圖注:原濟南汽車制造廠
王子開和廠長劉德惠還是不愿意就只干配件,決定派王子開去北京一機部“打聽打聽”。
王子開到了北京后,一機部規劃部門的領導卻說:“我們都規劃好了,必須保證大家各有分工。南京汽車廠搞“躍進”車,北京汽車廠搞吉普車,15噸的車放到了武漢。我們還有個8噸以上的重型車沒人搞,想叫你們搞,但我們不放心。”他接著說:“你們這個廠不行,不具備條件,干不了。”
王子開這個時候還不知道8噸車長什么樣子,但是那個時候的老八路都爭一口氣,怎樣也不能被人小瞧了,王子開直接說:“給我們吧,我們來干。”但當時管規劃的領導沒答應。
出來后王子開直接去當時最繁華的長安街,想看看路上有沒有跑的8噸車?有的話8噸車到底長什么樣子?
圖注:斯柯達706載重卡車可以改裝成多種用途
還別說,在復興門外的南禮士路上,還真讓王子開等到了一輛捷克進口的8噸車,知道了大概樣子的王子開火速回濟南,他跟廠長匯報后,劉廠長一拍桌子:“干!咱們就這么干!”
山東省也非常支持濟汽,交通廳直接劃撥了兩臺進口的斯柯達八噸卡車。一輛拿來解剖,供測繪畫圖;另一輛留下備用。
又在廠里搞了一個攻關小組,把新分配的大學生、老的技術員、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等集中起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最終完成了整個車輛的圖紙測繪工作。
有了圖紙,造車工作會一帆風順嗎?
當然不是,第一輛手工敲打出來的樣車造出來,還沒開出濟南就跑斷了大梁……花了一年時間跑了2.5萬公里,記錄的故障就有幾大本。在驗收時,驗收工程師看著幾大本維修記錄當場就發愣了:“這個汽車到處都壞,誰敢叫你們生產?根本不具備鑒定的條件,再研究吧。”
這種挫折對于濟汽就是個晴天霹靂,因為其結果告訴了所有參與樣車試制的人:你們造出來的是個工業垃圾。
但是王子開們老八路的那股韌勁兒又起了作用,垃圾怎么了?人家能造出來說明八噸車肯定是可以造出來的,雖然手頭條件差了點,底子薄了點,但是不代表不能鉆研。畢竟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圖注:黃河重卡橫空出世
后來一汽和相關院校支援了濟汽一批知識分子,在老八路們的領導下,知識分子與工人相結合,最后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150橫空出世,徹底結束了我國沒有重型卡車的歷史。
1963年3月,來自全國汽車行業的幾十名專家和代表開了半個月的鑒定會,終于通過了鑒定驗收。
同年11月,一機部批準該產品定型,可批量生產,當年生產30輛,1964年達到148輛,1966年達到650輛。
當年1月朱德委員長到濟汽視察,親筆為黃河汽車題寫了“黃河”車名。
要知道那個時候全國對八噸車的需求每年也就兩千臺左右,一群老八路用智慧為國家解決了八噸車有無的問題。
圖注:朱德題寫的車名”黃河“
1966年12月,中國東風3型導彈試射成功,1967年初,給東風3配備運輸車的任務就安排給了濟汽,當時七機部給的任務是要造自重的8噸、最低載重5噸、8個輪都能驅動的重型車,并且還得獨立懸掛。
王子開最早就是膠東軍區兵工廠的,知道這任務非常重要,覺得以濟汽的條件,很難達到設計要求,但是當時已經進入特色時期,革委會領導要求硬上。
后來車是造出來了,但是一踩油門萬向節就斷了,車輛道路測試直接失敗。
圖注:我國研制的東風3型導彈
這個失敗直接驚動了一機部部長周子健和后來的二炮司令李水清。
一機部沈鴻副部長直接問:”這個車還能不能干?“
王子開堅持說:”不能干。“
“為什么不能干?”
“結構先進,強度不夠。這個車即使能生產出來,也不能用。“
李水清說:“那怎么辦?導彈都出來了,這車還出不來?”
王子開建議,先利用現有黃河車的零部件,做6×6的三個橋六個輪都驅動的車,但不要是獨立懸掛,不要想一步到位。
兩位領導也認為王子開的建議合理,就退讓一步,給了濟汽半年時間,讓他們重新生產載重車牽引車。
圖注:1984年大閱兵上的戰略導彈方隊
果然,半年后,這個東風3的牽引車就成功搞出來,當時生產了150輛,為部隊的急需緩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獨立懸掛也沒落下,濟汽在6x6牽引車的基礎上又搞了8×8獨立懸掛的車型,滿足了當年的設計需求,在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的時候,牽引東風3走過長安街的車就是這個。
改革***后,在濟汽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重型汽車經營公司。重汽公司第一任黨委書記、董事長,是原一汽黨委副書記,王子開擔任副總經理。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時,王子開作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代表,赴京參加了“兩彈一星”功勛表彰大會。
圖注:王子開被中國重汽評為”重汽元勛“
2011年,”重汽元勛“王子開因病逝世,享年86歲。
王子開的一生非常傳奇,作為老八路不僅保衛國家,還參與建設國家,他留下的重卡系列依然繼續走軍民兩用的道路,保衛著國家和人民。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黨員的擔當,靠的是知識武裝起來的頭腦,靠的是工人們不斷提高的職業技術水平。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后輩學習。
謹以此文向老一輩革命家致敬!
文/什剎海水師提督以史為鑒
圖/網絡
參考資料/
王子開:“黃河”再造記
致敬中國卡車人:60年前第一輛國產重卡“黃河”誕生的背后故事
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JN150光榮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