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菜的成因
川菜作為我國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國飲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類豐富,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尚滋味,好辛香”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和濃郁的地方風味,享譽中外,成為三峽地區乃至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史上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
川菜發源于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從春秋至西晉的雛形期,隋唐到五代有教大的發展,特別是秦漢兩代,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得到更大發展,兩宋時出川傳至各地,至清末民國初年形成菜系四個階段,之后,從辛亥革命到抗戰,中國烹飪各派交融,給川菜以深刻的影響,使之更加豐富。
(一)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川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天府之國”。所謂“天府之國”,一是水好,二是土質肥沃,三是氣候溫暖。這些都適合蔬菜生長,而且品種很多。四川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飪原料多而廣,既有江河里的蟹鱉魚蝦,又有山區的野味山珍;既有四季不斷的多種新鮮蔬菜和筍菌,又有肥嫩味美的各類禽畜;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種植調味品和釀造調味品,如郫縣豆瓣、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宜賓)牙菜、南充冬菜等,都成為各式川菜的烹飪及其變化無窮的調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影響深遠的風俗習慣
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食俗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因素。據史學家考證,早在公元前316年前,秦統一“六國”奪取蜀國時,姜、花椒等辛香調味品,就已成了巴蜀地區的風味特產。《呂氏春秋·本味篇》曾有“和之美者,陽樸之姜”的記載;《蜀督賦》中亦有“魔芋醬流譽于番禺鄉”的描述;《華陽國志·蜀志》曰:“其辰值末,故好滋味,德在少昊,故尚辛香”,這是以陰陽五行之說來解釋蜀人“好滋味,尚辛香”的原因。這段話也說明位于中國西陲(少昊)的巴蜀,由于氣候環境的感染和影響,好食辛辣味厚的食物。而四川盆地氣候溫熱潮濕,生活在這種氣候和自然環境中的人,無論從生理和味覺上,都會對辛辣芳香的食物產生一種自然的需要,以***味覺,攝入較多對身體有益的養分,來滿足人體代謝的需要,抵御疾病的侵襲。因此,無論巴蜀原有的姜、花椒、蔥、韭,還是以后引進的大蒜、辣椒,都分別具有散寒去濕、通竅活血、避辛解毒、祛寒解表、調味通陽之功效,恰好這些食物的食療功能,適合了生活在內陸盆地的巴蜀人的需要,因而才大行其道。
“天府之國”的“兩椒”及“兩椒”制品品種繁多。如辣椒制品就有泡辣椒、(魚加乍)辣椒,辣椒面、煳辣殼、刀口辣椒、紅油辣椒、辣椒醬及各種帶辣味的豆瓣等;花椒制品就有花椒油、花椒面、刀口花椒等。這些各具風味的兩椒制品,為四川人“嗜食麻辣”的食品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二、川菜的類別
全國八大菜系各有所長,然而川菜聲譽與日俱增,川菜館不僅兀立于全國各大城市,而且遠涉重洋,名震異邦。川菜的類別,主要由精美的筵席菜,實惠的三蒸九扣菜,豐富的大眾便餐菜,獨異的家常風味菜,以及多采的民間小吃五系列5000多個品種組成。5個系列既各具特色,又互相滲透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各地各階層甚至對國外都有廣泛的適應性。
(一)精美筵席菜
烹制復雜,工藝精湛,原料一般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時令鮮蔬,其中名菜有大蒜干貝、清蒸竹雞、如意竹蓀、樟茶鴨子、辣子雞丁等。可謂品種豐富,調味清新,色味并重,形態奪人,氣派壯觀。
(二)三蒸九扣菜
這是最具巴蜀鄉土氣息的農家筵席,主要是就地取材,葷素搭配,湯菜并重,加工精細,它重肥美,講實惠。從各地筵席的菜式看,大都以清蒸燒燴為主,席間雖有泡菜魚或(魚加乍)肉這樣的帶辣味菜肴點綴其中,但絕大多數都是“吃”咸鮮本味。如粉蒸肉、紅燒肉、蒸肘子、燒酥肉、燒白、東坡肉、扣鴨、扣雞、扣肉等。
(三)大眾便餐菜
這類菜可謂麻辣味與其他味的菜各參其辦。以烹制快速、經濟實惠、口味多變、能適應各種層次的消費者需要為特點,它既有像宮保雞丁、蒜泥白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麻辣風味十足的名菜,也有鍋巴肉片、燒什錦、燴三鮮、口袋豆腐、香酥鴨等不帶麻辣味的佳肴。
(四)家常風味菜
這類菜以居家常用的調料為主,是取材方便,簡單易行,深受大眾喜愛又是食肆餐館和家庭大都能烹制的菜肴。在巴渝很多家庭都愛制泡辣椒或家釀豆瓣,用它來烹制菜肴,自然是多微辣,如豆瓣魚、家常豆腐、魚香肉絲、回鍋肉、鹽煎肉、肉末豌豆、過江豆花等。
(五)民間小吃
巴渝的民間小吃品種繁多,異彩紛呈,重在獨特精制,如湯圓、抄手、擔擔面、燈影牛肉、夫妻肺片、五香豆干等,都令眾多食客為之傾倒。
三、川菜的風味特色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風格獨特,以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用料之廣、口味之厚為其主要特色。
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甜、咸、酸、苦6種,在6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以調配變為多種復合味型。在川菜的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具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肴。
川菜的復合味型有數十種,主要有麻辣味、酸辣味、魚香味、咸鮮味、白油味、椒鹽味、家常味、怪味等等,其中以長于麻辣著稱于世。而川味的麻辣的秘訣在于巧用辣椒制的調料,如炒魚香肉絲用泡紅辣椒,因為它除含有豐富的辣椒素外,還具有四川泡菜的特殊風味,與姜蔥配合自會煥發出魚香味;做家常魚片用郫縣豆瓣,因為經過與魚片稍炒、和料、烹滋汁,才會顯出微辣而味道純正鮮香;***宮保雞丁、陳皮牛肉則必須用鮮紅的干辣椒,因其味香辣,熗入主料之后,有辣而不烈、富有回味的特點;爆紅油雞片則全靠辣椒紅油,一保其色澤紅亮,微辣香膩;至于麻婆豆腐,則需要郫縣豆瓣和辣椒并用,集麻辣、油、燙、咸、嫩、滑于一菜。正因為如此,所以高手烹調的川味,其味就辣得爽口,辣得有韻味,辣得有微辣、香辣、麻辣、咸辣、沖辣等輕重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