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哀帝李祝(892年-908年)
要了解五代十國的歷史,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五代是怎么來的?
答案:是從唐末開始的。
那么五代指的是哪五代?
答案: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浩浩蕩蕩的大唐帝國被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位叛軍首領按在地上一頓摩擦之后,一蹶不振。
晚唐時代,涌現出三個人:朱全忠、李克用和李茂貞。
他們都是唐朝藩鎮的代表人物,藩鎮中的龍頭企業,“藩鎮鎮長”中的戰斗機。
但更為重要的一個信息是:他們都曾是唐朝的子民。
現在唐朝不景氣了,要完蛋了,朱全忠第一個坐不住了。他誅殺唐哀帝李祝,徹底奪走了唐帝國的老命,于公元907年建立了五代十國的第一個國家——后梁。
后梁:大唐由我終結,亂世由我開始。后梁(907年——923年)
朱全忠建立后梁,坐上了梁太祖的寶位。
雖然朱全忠是第一個稱帝的,后梁也是第一個獨立的,但在五代時期的國家里,后梁的國土面積是最小的。
剛剛當上皇帝的朱全忠并沒有開辟歷史新時代的喜悅,因為他即將面臨的是,是一群如同虎狼的親戚們。
誘人的皇位讓老朱家的這幫親人們都失去了理智,朱全忠***還沒坐熱,就被自己的親兒子朱友珪殺害。
朱友珪前腳剛當了幾天皇帝,后腳他的弟弟朱友貞又推翻了自己哥哥的統治。
皇親國戚們忙于奪權,根本沒有時間想著如何治理國家,發展經濟,調節民生。
導致后梁的文化、政治、科技等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無言可表。
試問,一個小小的政權國家,哪里經的起這樣的折騰?
一場場“親人大亂斗”之后,后梁日益衰敗,最終被后唐所滅。
那后唐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
后唐:這么多國家都是“假冒偽劣”,只有我才是“官方授權”后唐(923年—936年)
李克用和朱全忠是同一起跑線上的選手。眼看舊日同僚已經建國稱帝,李克用自然也不甘落后。
相比之下,他比小國寡民的朱全忠更有資本,因為早在唐朝還沒滅亡的時候,他就被唐***封為“晉王”,獲得了河東(山西西南部)的大片土地,所以李克用不服朱全忠,順帶著不服后梁。
他仍然認為已經滅亡的唐朝才是中原大地上唯一正統的國家,拒不承認后梁的合法性。并且這位已經割據一方的晉王,就算到死,也沒有建立國家。
從這一點來說,李克用無疑還算一個愛國主義者。
他的兒子李存勖接過河東的土地,于公元923年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史稱“后唐”。
后唐國很猛,剛一建國就把后梁國按在地上一頓拳打腳踢,沒兩天后梁就宣布滅亡。
這邊收拾完后梁,后唐又轉頭看見了躲在角落里前蜀國,后唐給了前蜀國一個不懷好意的微笑,然后把前蜀拉出來一頓暴打,沒兩天前蜀也宣布滅亡。
時任南平國國王的高從誨和南楚國國王的馬希聲一看這后唐也太猛了,不服不行,于是紛紛俯首稱臣。
片刻之間滅亡兩個政權,又降伏兩個政權,你說后唐狠不狠?猛不猛?
后唐是五代十國中疆域最大的國家,全盛時期,整個后唐的國土面積,達到了當時天下的四分之三,天下無出其右。而之所以后唐能在眾多國家政權中脫穎而出,除了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齊繁榮大發展。最關鍵的,是后唐打出了“延續唐朝正統”的旗號,后唐用一種極為聰明的方式說明了:后唐政權是唐朝政權的延續,而不是像其他國家一樣篡權自立。而這等于告訴天下人,只有后唐政權才是真正合法的,名正言順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國家,前線無虞,后院卻起了火。公元936年,后唐重臣石敬瑭“認賊作父”,拉攏到了遼朝爸爸當靠山,滅亡了后唐,建立起了屬于自己后晉帝國。
后晉:我沒想到你居然是這樣的石敬瑭后晉(936年——947年)
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如果有祖墳的話,那么他從公元936年建立后晉開始,祖墳就應該被古往今來的人罵出了青煙。而人們痛恨他的原因不外乎一個,那就是他“認賊作父”的行為。
后唐國沒有想到,這個原本在自己手底下勤勤懇懇的河東節度使居然有一顆狼心野心。
他勾結契丹,認了比自己大十歲的遼朝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俯首稱臣,并且割讓了自己手里的“幽云十六州”。
先認爸爸再送禮。石敬瑭的這一頓操作讓他獲得了遼朝的支持,他大舉反旗,一鼓作氣滅亡了后唐,建立起了后晉。
石敬瑭逝世前,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石重貴。
石重貴和他這位喜歡認爹的大爺不同,他很有骨氣,他覺得后晉應該是獨立的國家,按輩分,我可以管你耶律德光叫爺爺,但后晉絕對不可能再對遼朝俯首稱臣。
遼朝一聽,反了你了,你爹都不敢動我,你敢跟我吆五喝六的?于是遼朝發動戰爭,想要收拾收拾這位不聽話的小皇帝,沒想到接連吃了兩次敗仗,眼看著自己曾經扶持起來的傀儡帝國就要站起來反撲自己。
在這節骨眼兒上,后晉的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玩起了當年石敬瑭玩過的那一套。他投降遼朝,把后晉的所有軍事力量全都雙手奉上,石重貴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后晉就此滅亡。
后晉的另外一位節度使劉知遠,收拾收拾殘余勢力,建立了后漢。
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也許是“天道輪回,報應不爽”,雖然石重貴的確是個很有抱負和野心的能力,而且屢屢重挫遼國,但在那個年代里,蠻夷強而中原弱,是不爭的事實。
后漢:我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后漢(947年~950年)
后漢的開國皇帝劉知遠是不是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的后代,已經不能考證。
但后漢國的“對外公關宣傳”中,卻把這事咬的死死的。目的很簡單,老劉同學還是希望可以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因為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腦袋上,頂上一個“亂臣賊子”的帽子。
稱帝后的劉知遠把舊日同僚大加賞賜,一頓分封。這幫同事們貫徹了“榮華享樂我一馬當先,國家發展我退縮不前”的原則,可著勁兒的禍害。
和五代開篇的后梁一樣,年輕的帝國最重要的是發展,而不是折騰。
到了第二任皇帝劉承佑執政時期,由于統治黑暗,酷吏頻出,國家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
官員欺壓百姓,盜賊流寇四起。沒有人在乎老百姓的死活。
后漢的統治堪稱是五代十國中最為殘酷的,沒有之一的那種。
但國家的滅亡倒不是農民起義或者別國侵略,而是出在自家院里的一畝三分地。
自古君王愛猜疑,我們的小劉同志也不例外。他不僅猜疑自己手下的重臣郭威,而且還付諸了行動。
他打算把郭威殺掉,原因是覺得這個大臣不老實,可能要謀反。
可郭威真的要反嗎?不一定,因為翻遍史書,也沒有找到過他想要謀反的痕跡和證據。
但皇帝的屠刀懸頸,是不反也得反了。
郭威反手給后漢國打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摧枯拉朽的后漢折騰了沒幾天,宣告滅亡。郭威黃袍加身,建立后周。
后漢從建立到滅亡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是五代十國政權里最短命的王朝。
后漢的滅亡是必然的,因為它幾乎觸碰到了能讓一個國家滅亡的所有關鍵因素。
君王無治,臣子無為,統治殘酷,不恤民生。
這樣的帝國,能堅持三年,已經算是奇跡。
后周:趙匡胤不講武德啊!后周(951年~960年)
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個王朝。郭威搖身一變當了皇帝,成了后周太祖。
嚴格意義上講,郭威可以說是五代皇帝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完蛋的君王各有千秋,優秀的皇帝千篇一律。
郭威厲行節約,發展文化,富國強兵,為后周的繁榮打下了老底兒。到他的養子柴榮繼位之后,后周面對的頭等大事就是討伐鄰居國家北漢。
北漢國很雞賊,一看周太祖去世,后周新喪。尋思后周現在肯定虛弱。于是派兵攻打北漢,沒想到卻被后周打了個屁滾尿流。
后周也是五代諸國中的“戰斗機”,打完北漢打后蜀,打完后蜀打南唐,百戰百勝,怎么打怎么贏。
北漢表示:我以后不敢再攻打你了。
后蜀表示:我以后不敢再整事了。
南唐表示:你是大哥,你說了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后周可以說是五代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帝國,歷史紅塵滾滾,他前邊的老大哥們該死的死,該傷的傷,這讓后來居上的后周占了便宜。
既有天時,又有正面戰場的頻頻勝利,還有賢明君王的治理,這是后周在歷史上的突然變化,也是后周在歷史上的必然發展結果。
如果一切順利,也許能結束五代亂世的國家可能就是后周。但偏偏在后周帝國里出現了一個叫做趙匡胤的男人。
這個男人突如其來又輕描淡寫的發動了一場兵不血刃的嘩變,就像當初周太祖郭威一樣,黃袍加身,鳩占鵲巢,把后周一番包裝,改了個名字——五代結束,北宋的時代正式開始。
五代并不是一個單獨時期,它和十國時期并存,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的時期。
只不過,這些從唐末發家的小老弟們,心急還想吃熱豆腐,導致了國家政權起來也快,完蛋也快。
看似復雜的五代史其實規律很簡單,它和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是所有朝代的宿命,也是所有歷史的起點和終點。
下期歷史其實挺有趣將為您講述十國史,歡迎點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