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的芋頭中提到,很多人把“檳榔芋”稱為“香芋”。嚴(yán)格地說,這是不對的。今天就說說香芋。
其實(shí),真正的香芋學(xué)名叫參薯,也叫大薯、毛薯,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而芋頭則是天南星科芋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兩者在分類上有很大差異,從外形上看也完全不像是一類作物。
為了和“香芋”這種通俗且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相區(qū)別,在這里還是用這種作物的學(xué)名“參薯”吧。參薯可能原產(chǎn)于孟加拉灣的北部和東部,以后傳布到東南亞、馬來西亞、太平洋熱帶島嶼以至非洲和美洲。傳入我國的具體時(shí)間不詳,在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省區(qū)常有栽培。
甜品店里那種標(biāo)志性的紫色香芋,就是參薯的一個(gè)栽培變種。這種植物的塊莖,肉心呈紫色,味道清甜,并且?guī)в械南悴輾馕叮藗兂3D盟?**甜品和點(diǎn)心,帶著那種經(jīng)典的“香芋味”。在甜品店里,如果想吃到正宗的香芋,可以看一下它的英文名字,香芋的英文是Purpleyam或Ube,來自菲律賓保和省(Bohol)的特產(chǎn)品種Ubi-Kinampay(也可以簡稱Kinampay)是其中上品,它比普通香芋紫色更深、香味更濃。此外,在菲律賓還有kabus-ok、iniling、tamisan、baligonhon、binanag、binato等許多品種。
由于“香芋味”的顏色在人們腦海里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因此,有時(shí)***以“真芋頭“為原料的糕點(diǎn)時(shí),人們也會習(xí)慣性加一些我過去在介紹地瓜時(shí)提到的紫色番薯即“紫薯”,調(diào)出參薯的色澤,如香芋派。還有將芋頭和木薯粉、紫薯粉混合后,制成甜品里的“芋圓”。日語里人們經(jīng)常把參薯和作為地瓜品種之一的“紫薯”搞混,但無論怎么說,大家心目中的“香芋味”,一定是泛著紫色的。
與參薯屬于同一類作物,但顏色不是紫色而是白色的塊莖,就是一味著名的中藥,名叫“淮山藥”,簡稱“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