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是浙江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3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8274.7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0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3.5萬人,城鎮人口335.33萬人,城鎮化率66.6%。
方言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曲藝越劇起源于紹興。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1]
社戲是流行于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社戲源于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谷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后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節慶越州越劇
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吼山桃花節,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柯巖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地名由來中國紹興
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后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并沿用至今。
地域文化烏篷船、烏氈帽;社戲、紹劇、越劇;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這些都是古城紹興的文化元素。
參考資料1.劇種介紹[引用日期2020-03-04]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被水淹了的貓、riverjin、悅琳無憂、899藍天、一葉悠然2020、老六loves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