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和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以老年人、特別是需要照護的老年人為對象的志愿服務項目越來越常見,筆者在“奉獻、友
愛、互助、進步”的基礎上,特別提出“養老志愿服務”的四個理念,供開展相關項目的人士參考。
理念一:平等
我們為老年人開展的所有服務,包括生理上的照護、心理上的關懷、居住空間設計等,都要基于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去實施。
志愿者較少參與照護類的服務,主要是缺乏資質和***能力,更多活躍在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支持、陪伴、生活性照料、事務代辦等領域。
當從事這類服務的時候,需要調整好和老年人的關系。長者們進入晚年后,容易感到被社會拋棄、與時代隔離,覺得自己“沒用了”,因此常懷自卑之感。
當老人表現出這類心態時,我們不要由上而下地去“關愛”他們,這會讓老人感到更加自卑。
有些老人退休前業績輝煌,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自己也經常將過去的成績掛在嘴邊,如果志愿者是年輕人,資歷較淺,往往會對這樣的老人表露出特別崇拜之感。
認識初期的崇拜是可以的,但多次交流之后,如果年輕人依然保持這樣的姿態,筆者認為不適宜,這會讓老人在后期交往中喪失與你進一步交流的愿望,覺得你和他不具備對話基礎。
還有一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交流的內容在一般人看來也屬于“啰嗦”、“沒營養”之列,這時候更不能因此看不起老人、表現出厭煩的情緒。
平等是最好的姿態,老年人更希望的交流其實是平等,是一個成年人與另一個成年人之間的有效交流。
只有在這種狀態中,老人才會真正打開心扉,跟你說說心里話,志愿者也才能真正與老人共情、交心,從而提供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尤其是對照護型老人,他們特別希望被當作普通人、正常人看待。平等,對他們是最大的尊重。
理念二:接納
人衰老后,生理、心理上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身與心的衰老相互影響,持續加深,甚至變化速度很快。
當志愿者面對老人時,要做好心理準備:
努力接納老人的各種身體狀態,比如走路不順暢,很快困倦,健忘,多次上衛生間,忽然吐痰,大小便失禁,等等。
努力接納老人的各種情緒狀態,比如剛剛還和你談笑風生,一會兒就翻臉,或者忽然哭泣掉眼淚。
努力接納老人的各種人生背景,對于十分光鮮的,我們怎么接納,對于不光鮮、不光彩的,我們怎么接納。之所以說努力接納,是因為接納這件事,不容易。
理念三:尊重
這里主要強調的是,尊重老人的獨立意志、獨立選擇權。當你想幫或替老人做某事之前,應該先詢問老人的意見,盡量讓其自己做決定。
比如,你可能覺得老人渴了,可以先問其是否想喝水,再問想喝溫水還是茶,讓老人自己選擇;走路時,如果你覺得這位老人需要攙扶幫助,應該先詢問他的意愿,不要上來就攙。
還要尊重老人的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給老人拍照、或與老人合影之前,要先征得其同意;未經老人許可,不要將其照片發布到媒體或自媒體上,更不能商用。
服務過程中,不要有意識地探詢老人的個人隱私,及子女、財產、家庭關系等家庭隱私;不隨意透露或散布老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詆毀或附和他人詆毀老人的名譽;不傳播關于老人及其家庭的不實信息,等等。
總之,志愿者應給服務對象帶去正面影響、正能量,而非相反。
理念四:***
從事養老志愿服務需要掌握一定的老年學***技能。衰老的身心特征會伴隨志愿服務的全過程,可能在教老人唱歌、練書法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
因此,基礎的安全防范、應急處置、適老化設備使用等***知識,是養老志愿服務應該掌握的。
同時,與老人溝通的技能也是必備知識。比如有的人不懂得傾聽,喜歡和老人辯論,那樣就無法形成有意義的溝通。志愿者和老人交流的目的,是為了陪伴,而不是獲得真理。
此外,在文化素養方面,筆者有兩條建議:
一是最好掌握一項才藝,這樣可以和老人有共同愛好、話題。
二是多學習一點歷史,因為我們當下正在服務的老人,都經歷過大歷史,即便沒有轟轟烈烈的往事,至少也是大歷史的見證人、親歷者,如果我們對過去一問三不知,他們是不愿意和你聊天的。
養老志愿服務因為對象的特殊性,也帶來了服務理念上的獨特性,我們需要通過持續的實踐,反復思考、總結、完善它,不斷提升養老志愿服務的***性,吸引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讓志愿者和老人都受益。
作者簡介
武佳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人力資源分會副總干事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