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記者林澤宇】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都影響日本交響樂團的選曲了?
日本《朝日新聞》3日消息,因受烏克蘭戰爭影響,日本“中部交響樂團”臨時更換音樂會的演奏曲目,取消用來慶祝俄法戰爭俄方勝利的《1812序曲》,改用《芬蘭頌》。
“中部交響樂團”資料圖,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據報道,該音樂會將于3月26日在愛知縣舉行,主題為通過名曲環游世界。報道稱,《1812序曲》由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慶祝俄羅斯戰勝由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受近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影響,該曲目被更變為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作品《芬蘭頌》,并增加一首演奏曲目——柴可夫斯基作品《胡桃夾子》中的特列帕克舞曲。
報道提及,《芬蘭頌》為西貝柳斯在受俄羅斯帝國(沙皇俄國)壓迫之下,盼望芬蘭自由獨立而創作的作品。該樂團理事長加藤隆久稱:政治、經濟、乃至于體育界都在表明譴責俄羅斯支援烏克蘭,我們音樂界人士也在思考能夠做些什么,“而本次曲目更換就是一個答案。將慶祝俄羅斯勝利的《1812序曲》更換為《芬蘭頌》。”此外,加藤還辯稱:音樂和柴可夫斯基本身沒有罪過,所以在演奏曲目中增加了特列帕克舞曲。
《朝日新聞》的報道也在推特上受到日本網民的關注。有人稱:這首曲目(《1812序曲》)能讓人非常興奮……讓人遺憾,要按這種說法,某人的某首曲目永遠都無法被演奏。↓
還有人評論稱:真要說曲目沒有罪過,但無論如何都要改變的話,換成(俄羅斯作曲家穆索爾斯基19世紀創作的)《圖畫展覽會》中的曲目《基輔大門》不就完了?↓
還有人懷念稱:怎么說呢,曾經能夠不顧及曲目背景去演奏的環境真美好。↓
另一方面,也有看起來支持烏克蘭日本網民評論稱:將《1812序曲》換為“反俄、民族自決的代名詞”《芬蘭頌》讓自己感到心潮澎湃。↓
此外,日本“明石交響樂團”3月1日也在推特上稱,受現在的局勢影響,在其3月21日的公演中,將直接取消曲目《1812序曲》,引發爭議。↓
有人說:“這首曲目是慶祝19世紀俄羅斯戰勝(法國),跟現在的政局相聯系是錯誤的做法,否定了通過歷史背景純粹地欣賞音樂這種做法。”對這種浪潮表示疑問。↓
還有人稱:“罪魁禍首是美國,責任在拜登身上,《1812年》有什么責任?美國借口稱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入侵時,有被更變的曲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