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編輯排版:馬荊芳崔貫利
看電影,學心理,今天介紹電影《雙瞳》。
《雙瞳》與道教這部電影非常重要,它較好地展示了中國道教的一些神秘的東西。
很多人會因為這是一部恐怖片而不去看。其實,如果害怕,可以把電影里所有的恐怖鏡頭跳過去,一點都不影響影片的觀看效果。
道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宗教,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文化根基在道教。
道教的東西很神秘,我們很難接觸到它的實質。
而《雙瞳》給我們揭開了道教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它的一部分真相。
這是目前少有的有關道教的影片之一。
這部影片里,還有很多和心理學有關的東西。
歷史上的雙瞳人物雙瞳,就是兩個瞳孔。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瞳孔的人被認為是圣賢之人,或是先天就充滿了貴氣,能夠成為皇帝。
歷史上第一個,最出名的,具有雙瞳的人就是倉頡,中國的文字就是他造出來的,他是雙瞳四目。
傳說中的五帝之一——虞舜,也是雙瞳。
晉文公也是雙瞳。
孔子最著名的一個徒弟叫顏回,也是雙瞳。
還有,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也是雙瞳。后來,人們在詩文中稱他為楚重瞳,意思就是楚國的雙瞳。
歷史書上的王猛,被認為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去的,也是雙瞳。
影片《雙瞳》,講的是一對具有雙瞳的雙胞胎的故事,并且將這個故事和道教文化巧妙地結合到一起。
道教與死亡焦慮中國的道教到底是一種什么東西,為什么魯迅先生認為道教是中國文化的根基?
道教,和世界上所有宗教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想解決人類的死亡焦慮。
不同之處在于:只有道教解決死亡焦慮的方式不一樣,為什么?
因為其他的宗教解決死亡焦慮的方式,是給你一個關于死后未來世界的承諾,只有道教是想解決今生的問題。
所以道教在解決這件事情上是很積極的,道教解決死亡焦慮問題的根本***,就是成仙。
在這部電影里,這個警察去拜訪臺***大的一個教授,說自己在破案時,有人說要成仙,這是怎么回事?
教授說,如果讓我選擇相信外星人還是相信成仙,我寧愿選擇相信成仙。
從這樣的語言里,我們會發現,過去我們把成仙神秘化了,它可能是道教系統中一種修煉***。
《西游記》與死亡焦慮《西游記》中孫悟空第一次的死亡焦慮,是在他和他的一幫狐朋狗友的猴子喝酒時,有個老猴子喝酒喝死了,孫悟空感覺很奇怪,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別的猴子告訴他,這是老了,死了。生老病死是常態。
孫悟空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死亡焦慮。于是劃著船開始求拜仙人,想要成仙,就是想要加入道教,修煉成仙,解決自己的死亡焦慮。
等他學成歸來,有一天喝酒喝醉后,又被黑白雙煞勾到閻王殿里去了。
孫悟空很生氣,在閻王殿里一頓亂砸,改了他的生死薄后又重新回來。
回來之后,他想,看來這個成仙要持續的進行。我要到天上去。
于是一步一步,最終走上西取真經的道路,求得正果,長生不老。
整個《西游記》的故事,就是解決人們的死亡焦慮的。
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他們都有一些解決死亡焦慮的***。
在《西游記》里,剛開始是用道教解決,后面又用佛教解決,實際上是給了我們各種不同的解決死亡焦慮的路徑。
道教解決死亡焦慮的兩種***道教中,通常有兩種***解決死亡焦慮。
一種叫尸解仙。就是這個人年齡大了,死了,他的肉體死亡,靈魂則成了仙。
第二種叫白日飛升。就是身體和靈魂一起成仙,身體并不死亡。
中國很多道觀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些地方曾經有人修煉成仙。
很多人去過九寨溝,去過黃龍,黃龍有一個道觀。道觀記載當時有個道士在這里修煉,最終修煉成功,白日飛升。
四川涼山,有座靈山寺,寺里的祖師爺,最早是湖南人,一名修道的道士,為了尋找能夠讓他得道成仙的地方,從湖南走到四川,最后來到涼山,找到了現在靈山寺所在的地方。
然后他打坐、修廟,漸漸從道教轉成了佛教,最終成仙。
他是屬于尸解仙,因為他留下了一個永不腐爛的肉體。
心理咨詢師如何處理死亡焦慮我們現在了解了,道教文化至少解決了人類一個重要的心理上的問題——死亡焦慮。
人類所有的焦慮,最終根源都在死亡焦慮。
大家想想,假如你不會死亡,你還會有焦慮嗎?
正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才使得人們在整個生命旅程中充滿著焦慮。
所以,一個人能把死亡焦慮解決好了,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和壓力。
每次上音樂治療地面培訓時,我都給心理咨詢師說,你們必須去體驗一下解決死亡焦慮的一個音樂體驗環節:墓志銘技術。
因為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很可能會被來訪者過早地激活自己的死亡焦慮。
心理咨詢師如果不能解決自己的死亡焦慮,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和問題。
咨詢師可能因此毀掉自己的職業生涯,毀掉自己的身體,毀掉自己的心理健康。
但是很多心理咨詢師都沒有解決過自己的死亡焦慮。隨著年齡增大,心理咨詢師的死亡焦慮會與日俱增。
所以,心理工作者看《雙瞳》時,你必須要了解死亡焦慮,要去找到一種解決自己死亡焦慮的***。
如果是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你也可以通過看這部影片,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解決了死亡焦慮和死亡沖動的問題,我們就解決了生活中很多相伴而來的壓力和焦慮問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