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澠水的河流在中國有三條:其一在山東臨淄;其二在山東青州;其三在河南。但是,三條澠水字同音不同,在山東境內的兩條澠水讀(shéngshuǐ);在河南境內的澠水讀(miǎnshuǐ)?!吧讲辉诟哂邢蓜t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三條河流雖然都不大,有的今天甚至已經變為桑田,被自然變遷所埋沒。但他們所承載的悠久歷史、見證的重大歷史事件、由此產生的著名歷史典故以及孕育創造的地域文化卻永遠載入了中國的史冊。
澠水
河南境內的澠水發源于澠池縣境內陳村的扣門山,在縣城西接納谷水、羊河水匯成澠水。澠水全程總長約36公里,它由西向東接納一里河、峪溝、五里河、高店河、蘇灣、石河之水,入新安縣境。這些來自高山幽谷的清明之水一路歡歌,一路跳躍,飽覽了七里古槐、盟臺夕照、仰韶遺址、馮異古城等景觀之后在澗河相會。位于澠池縣城西南1公里處,的澠水、羊河匯流的臺地上有秦趙會盟臺。
秦趙會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講述: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趙國,殺了兩萬人。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為集中力量攻打楚國,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于澠池。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與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軟弱膽小。”趙王于是決定赴會,藺相如隨從同去。廉頗送到邊境上,跟趙王告別說:“大王這一去,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來,就請容許我們擁立太子為趙王,以打消秦國要挾的念頭?!壁w王答應了他。于是就和秦王在澠池相會。史稱“澠池之會”。
秦趙會盟臺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赴任陜西路過澠池。其弟蘇轍難舍手足之情,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此詩為作者的和詩。這首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全詩動蕩明快。詩曰: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