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一句名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它出自《易經.文言傳》:
文言傳是專門解釋乾坤兩卦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句話,是孔子說的。
乾卦九五爻辭上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就說:凡是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就會聚合在一起。比如水會向濕的地方流,火就喜歡燃燒干燥的地方,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我們都能看到。后邊說的“云從龍”,我們沒有見過,“風從虎”比較容易理解,有個成語叫“虎虎生風”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同聲相應”這四個字,也比較容易理解,相同的聲音,比較容易得到回應。在農村里面,一般農戶里都會養狗、雞、牛、羊等家畜,如果有一只狗叫,其他狗就會相應,也跟著叫起來,其他動物也是一樣。對人來講,聽到別人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時,就很容易引起共鳴,同聲附和,不但是唱歌,聽到和自己相同的觀點和意見時,也會積極去相應。
“同氣相求”這四個字,就稍微難理解一點,因為一談到“氣”這個字,就感覺比較玄妙了。其實把“氣”換一種說法,換成現在的名詞“性質”,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具有相同性質的人和事物,就容易聚合在一起,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才會聚在一起。
搞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后,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為人處世有什么意義呢?意義很大,可以幫助我們看透別人,認清自己。
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看透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確實很難,很多時候,即使你和一個人認識了幾十年,都未必真正了解他。因為人是最善于偽裝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往往隱藏得很深,深不可測。除非在喝酒喝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泄露一點,所謂“酒后吐真言”。
但我們現在明白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句話以后,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看透一個人了。怎么看呢?就是去看他周圍的人,和他交往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把他這些朋友的性格、特點總結歸類,就大致可以判斷出這個人怎樣了。
那又怎么認清自己呢?同樣的***,看看和自己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什么朋友?看看他們身上有哪些缺點和毛病,就基本等于看到自身的缺點和毛病了。因為我們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很容易,而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很難,而你所交往的朋友,就好像是一面鏡子,通過朋友,就可以看到真實的自己,發現自身的毛病和缺點。
《道德經》上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能夠領悟《易經》上的這句話以后,其實我們也可以做一個比較明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