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鴨拼音YánɡYā
別名麝香鴨、旱鴨(《生物學通報》(1):23,1956)
出處《綱目拾遺》
來源為鴨科動物麝鴨的肉。
原形態體較家鴨健壯肥大,雄者更大。體形前尖后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黃色,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雄者肉瘤延展較闊。白眼球呈淺藍色。全身羽毛豐滿,華麗有光澤,色純自或純黑;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翼矯健,長達及尾,能飛翔。胸部平坦,寬闊。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腿較家鴨高,腿、腳及蹼均呈黃色。喜生活于水濱,性馴。食量甚大,好食蔬菜、青草及魚、蝦、田螺、蚯蚓等。
生境分部原產于中美和南美。我國已有引入,現南方各省,如浙江、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均有飼養。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助陽道,健腰膝,補命門,暖水臟。"
用法用量內服:煮汁或清燉,4~8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