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熊貓是中國的國寶,軟萌憨厚的模樣使其深受人們的喜愛,若不是條件不允許,很多人甚至希望自己也能養一只。
大熊貓之所以能成為國寶,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數量稀少,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的大熊貓數量總數在1000只以下,在全球范圍內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山西、甘肅等地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其二則是因為大熊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物種,早在800多萬年前,中國所處的區域就有了大熊貓活動的痕跡,與其同時期的動物幾乎都滅亡了,只有大熊貓一直繁衍到今天。
而雖然是我國的重點保護對象,但是大熊貓也和人類一樣,有著生老病死,一般來說,熊貓的平均壽命在25歲左右,這相當于人類的70歲,目前人類已知最長壽的大熊貓壽命為37歲,相當于人類103歲,名叫“佳佳”,兩年前已經接受安樂死死亡。
那么既然大熊貓和人類一樣會生老病死,問題就來了,大熊貓作為國寶,死后遺體會被怎么處理呢?據了解,主要有三種方式。
首先,因為染病死亡的大熊貓,為了防止病菌的擴散,死亡之后遺體是要火化的,火化之后的骨灰一般會被埋葬。
另外,非病菌感染的死亡的大熊貓分為兩種,遺體完整的和不完整的。非病菌感染死亡的大熊貓死后是允許被解剖的,遺體不完整的大熊貓很多死后就被送上了解剖臺,以供人們研究。而遺體完整的大熊貓,有的死后也會被解剖,還有的則被賣給正規的標本***單位,***成標本,放在博物館進行展覽。
熊貓作為國寶,如果在野外發現死亡的大熊貓,普通市民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要亂動,馬上聯系有關部門或是附近的野生動物保護站,他們會將熊貓遺體帶回,再做具體安排。
大熊貓生前貴為國寶,深受人們喜愛,沒想到死后被對待的方式卻令人心酸。
對于這種情況,你有什么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