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屬,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僅地中海獼猴分布于北非和歐洲南部。在我國分布有7種:普通獼猴、臺灣獼猴、熊猴、豚尾猴、短尾猴、藏酋猴、白頰獼猴。
獼猴屬現(xiàn)今共23種,它們大多軀體粗壯,尾短,具頰囊。棲息廣泛,草原、沼澤、各類森林、草原至紅樹沼澤地,從落葉樹林到常青樹林。它們適應(yīng)的氣候條件也是多,從熱帶到溫帶。
短尾猴
Macacaarctoides
短尾猴,也稱紅臉猴,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地區(qū)以及東南亞和南亞等地。
背部顏色較深,黑褐色或暗橄欖色;腹部顏色較淺,多為棕黃色。面部幼年時為肉紅色,成年時為鮮紅,老年為紫紅。尾巴極短,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群居,雜食性。
熊猴
Macacaassamensis
熊猴,分布于印度、尼泊爾、越南以及中國云南、廣西、***等地。
生活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qū),喜歡在樹上攀爬,很少下地活動。日行動物,一般以果實、樹葉、谷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甚至蛙類和鳥類。
臺灣獼猴
Macacacyclopis
臺灣獼猴,是中國臺灣特有種,分布于海拔三千米以下的地區(qū)。臉頰上并長有粗雜的長須,尾粗狀多毛,全身被厚而軟的毛,冬季呈棕灰色,夏季呈棕綠色,四肢較黑故有黑肢猿之稱。
臺灣獼猴屬于晝行性活動且群體生活的動物,以果實為主,其他還有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
食蟹獼猴
Macacafascicularis
食蟹獼猴,也稱長尾獼猴,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地區(qū)。是群居型動物,通常會有五十頭至六十頭聚集成一群來一起生活,雜食性。活動范圍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紅樹林以及其他一些靠近水域的森林地區(qū)。
日本獼猴
Macacafuscata
日本獼猴,也叫雪猴,生活在日本北部的落葉林、闊葉林和常綠林。
日本獼猴在白天活動,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森林中,以種子、根莖、花蕾、水果、無脊椎動物、漿果、樹葉、鳥蛋、蘑菇和谷物為食。日本獼猴可以在-15℃的嚴(yán)酷環(huán)境中生存,這在靈長目動物中是非常少見的。為了能在這樣低溫的嚴(yán)酷環(huán)境中生存,日本獼猴演化出了集體泡溫泉的習(xí)性。
黑克獼猴
Macacahecki
黑克獼猴,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以水果為主食。
北豚尾獼猴
Macacaleonina
北豚尾獼猴,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地,中國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生活在亞洲南部的低海拔濕熱森林中。群居,日間活動,通常在地面覓食,以嫩葉、芽、竹筍、菌類、昆蟲、蟹和鳥類為食。
白頰獼猴
Macacaleucogenys
白頰獼猴,分布于中國的***東南部和印度東北部,在2015年被發(fā)現(xiàn)并作為新物種被描述。
灰肢獼猴
Macacamaura
灰肢獼猴,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生活在熱帶雨林中,雜食性,以無花果、竹子、芽、無脊椎動物和谷物為食。
普通獼猴
Macacamulatta
普通獼猴,即恒河猴,分布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泰國、阿富汗、越南和中國南部。
擅長攀爬,游泳。群居,日間活動覓食。屬雜食性,主食水果,也吃種子、根、芽、樹皮、谷物、白蟻、蝗蟲、螞蟻和甲蟲。它們可以通過面部表情、發(fā)聲、身體姿勢和手勢,進(jìn)行溝通。
達(dá)旺獼猴
Macacamunazala
達(dá)旺獼猴,分布于印度東北部,生活在海拔2000至35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qū)。曾經(jīng)被認(rèn)為藏酋猴的亞種,在2004年獨立為新種。
豚尾獼猴
Macacanemestrina
豚尾獼猴,生活在印度東部、孟加拉、緬甸、泰國、蘇門達(dá)臘、馬來半島、婆羅洲一帶的熱帶雨林區(qū)。雜食性,包括果實、種子、谷類、植物、昆蟲、蛋及小型動物。
體型矮胖,毛色雖多樣化,仍有兩種主要色系:灰褐色(較普遍)及紅褐色。頭頂上黑色或深褐色的毛像一頂帽子,臉頰兩側(cè)淺褐色的毛形成一圈繞著頭。
黑冠獼猴
Macacanigra
黑冠獼猴,也稱黑冠猴、鳳頭黑獼猴,分布于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及臨近的島嶼。其通體大部分為黑色,頭頂有一縷豎起的毛發(fā)。多在白天活動,夜晚休息,群居,數(shù)十至數(shù)百只一群。
在地面與在樹上同樣敏捷,善于游泳。食物包括果實、樹葉、昆蟲、鳥卵、蟹、蜥蜴。有時食物不馬上吃,而是存儲在頰囊一段時間。
淺黑獼猴
Macacanigrescens
淺黑獼猴,是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特有物種。
穿靴獼猴
Macacaochreata
穿靴獼猴,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的密林中。樹棲性,雜食,以無花果、花蕾、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農(nóng)作物為食。
明達(dá)威獼猴
Macacapagensis
明達(dá)威獼猴,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明打威群島的熱帶雨林中,多在樹冠層活動,成群活動,主食無花果。
冠毛獼猴
Macacaradiata
冠毛獼猴,分布于印度南部,雜食性,以水果、堅果、種子、花朵、無脊椎動物為食。在靠近人類的地區(qū),它們會偷食農(nóng)作物和人類的食品。
西比路島獼猴
Macacasiberu
西比路島獼猴,是印度尼西亞的西比路島的特有物種。
獅尾獼猴
Macacasilenus
獅尾猴,分布于印度西南部的西高止山脈,棲息在常綠闊葉雨林之內(nèi)。它們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冠層之中。群居,群族有10-12只猴子,主要吃本地的果實、葉子、芽、昆蟲及細(xì)小的脊椎動物。
錫蘭獼猴
Macacasinica
錫蘭獼猴,是斯里蘭卡特有物種。群居動物,白天活動覓食,以水果、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和人類垃圾為食。
地中海獼猴
Macacasylvanus
地中海獼猴,又稱為巴巴利獼猴,分布在阿特拉斯山脈的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在直布羅陀有少量分布,可能為引進(jìn)物種。棲息在山崖附近的杉樹林、松樹林和橡樹林中。群居,白天活動覓食,以水果、嫩葉、樹皮、樹根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具有領(lǐng)地意識。
通金獼猴
Macacatonkeana
通金獼猴,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中部和托吉亞群島。
藏酋猴
Macacathibetana
藏酋猴,又名藏獼猴,分布在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陜西、四川、***和云南,以及印度東北部。棲息于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海拔在800-2500米之間。半地棲的動物,喜在地面活動,及在崖壁縫隙、陡崖或大樹上過夜。是群居動物,是雜食動物,主要采摘野果為食,但也吃植物的種子、葉子和花,以及小型的無脊椎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