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北宋的畢昇改進了雕版印刷,將雕版變成了活字,一個個泥塑的單字似乎瞬間就有了靈魂,成為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雕刻是***活字最為精細最為繁瑣的過程。在一小塊木塊頂端用毛筆寫出反字,然后用刻刀將多余的部分一刀一刀剔除,一不小心,刻刀就會扎進手指,或者將字體損壞,一個活字也就宣告失敗。刻字,需要專注,整個身心都在那一小方木塊上,仿似在對待一個即將出生的嬰兒,容不得半點馬虎。整個刻字的過程,也是在修心,將心中的雜亂剔除,留下祥和與寧靜,達到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之境。
一旦成功,傾注了雕刻師傅汗水和心血的活字,就被賦予了生命和使命。
活字雕好了,將它們一一排進字版之中,就像行軍布陣,排字也講究章法。當沾著墨汁的毛刷刷在活字上時,所有的活字似乎都在歡騰跳躍,拼命的將墨汁吸附進自己的身體之中,等到宣紙鋪上的那一刻,又拼命的將剛剛吸附的墨汁沾染到潔白的宣紙上。黑色的字跡在白色宣紙顯現的那一刻,活字的使命完成了,它們在一張紙上又得到了新生。它們,將被千百萬的人觀看、撫摸、閱讀,它們,也在時間的洪流里,觀看著歷史的起起落落。即便紙張泛黃,依舊墨色不減。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溫度的。一句短短的話,或者簡單的幾個字,就能表達出令人無限回味的意味。萬事萬物皆有道,字也一樣。現代的印刷簡便快捷,但印出來的字,總有一種機器的冷冷冰冰,還沒開始看,就有了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即便是現在的電子書,有誰能夠像看紙質書一樣,仔細研讀,做批注,做標記。
活字印刷出來的作品,從雕刻活字開始,一直到印刷成書,都帶著人的情感,那是一種透過文字所暗藏的韻味。摩挲宣紙,輕觸文字,隱約的凹凸感,就像活字的一生。以致于季羨林老先生從來都不把有文字的紙扔進廢紙簍一樣,這是對文字的尊重和喜愛。
寫字,也是一樣。自從有了電腦,有了手機,相信很多人都忘了有些字是怎么寫的,更別說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是我們太懶不愿意練字,還是依賴太重,或者說我們已經靜不下心來安安靜靜的寫幾個句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俗話說,“字如其人”。通過筆跡,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心境。因為漢字的溫度,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寫字,也是寫心。印字,亦是印心。
福孝雙全
和引福至
道喜
福笑蝶
如果說尋找是一個美妙的過程,那么找字,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還記得小時候用字典找字,用拼音,用部首,用筆畫,在這三個領域里細細找尋,然后在相應的頁面找到那個字,匆匆寫下,再組詞!字典,就是方便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字、詞。現在,新華字典APP的出現,讓人似乎找到了童年的樂趣。同一個拼音,竟然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字。同一個字,也有不同的讀音。
用新華字典,感受漢字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