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說、想、創”四字教學模式,鼓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學生開口朗讀,開動腦筋,大膽創新;自主學習,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我會學,我要學”的學習氣氛。
————————三江鎮八堡小學聶長好
讀和說
要想學好一篇課文,學生必須做到多讀、熟讀、讀好、讀懂。學習新課文的過程中,讀要貫穿始終。不同環節的朗讀,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
學習新課前,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生字;課堂上,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老師再進行示范朗讀,過程中注意停頓。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如范讀《驕傲的孔雀》一課時,我自己先聽課文錄音練習,再觀看與孔雀舞有關的視頻,學習幾個簡單的動作,然后在課堂范讀時配著動作把課文的內容表演出來。
隨后,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細讀課文。學生四人一組,先自由讀,后由組長帶讀,再集中朗讀,各組長檢查每人朗讀的情況,可以減輕帶讀的難度,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在教課文中的生字時,對于要求學生會認會讀的字,統一用一種顏色的粉筆寫;要求會認會讀會寫的字,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從拼音到結構偏旁,強烈的色彩對比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
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敢說。可借助動作、圖片、音樂等,引導學生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以及相應的生字詞,并聯系生活實際,用一字組多詞,用多詞組多句。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追”字時,我發動學生上臺表演,理解“追”的意思,有的同學還組出詞語“追趕”,造出句子“我們不要在教室里互相追趕奔跑”等。
還可以精讀課文,即反復朗讀,乃至背誦課文中寫得精彩的句子、段落,并仿說,仿寫。這樣可以全面提高學生說和寫的能力。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第4自然段“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里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文條;有的頭上長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多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來像皮球一樣圓”時,我讓學生跟著我,配合動作背誦這一段,并運用帶點的詞語讓學生仿說同學們的課間活動等情景。
讀和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讀代說,以說促讀,讀說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言。
想和創
想,即在讀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從課題到字詞,到句子,再到文章內容,都要想。如看課題時,要想“我想從這篇文章知道什么?”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時,學生可以想:“太空”在哪里?“宇航員”到底是干什么的?“太空”趣事有哪些?造成太空趣事的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時,要重點關注生字、難懂的詞語等,聯系實際引發學生聯想,從而進行理解和記憶。
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如《蘭蘭過橋》一文,重點就是想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學習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想自己想怎么做,然后用紙畫下來。
讀、說、想、創,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教師也要把自己放進課堂中,敢于在學生面前表演,以親切的笑容鼓勵學生多讀、多說、多想、多創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