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真正傳入中國并立足中國畫壇且成為一個獨立畫種始于20世紀。這100年來,油畫這個具有西方文化“基因”的外來繪畫品種,要存活于東方文化的“母體”并得到發展,“中西合璧”的本土化是歷史的必然。對近現代中國美術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蔡元培的中西融合思想,其核心即是明確主張中國美術要走一條“中西融合”的道路。
任何一位有使命感的中國畫家在接受西方繪畫技法之后,幾乎都在思考著油畫語言及樣式的民族性探尋和本土化問題,思考如何與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相交融,逐步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并在不斷構建中實現超越并融入世界,從而使這一外來的藝術形態在中國發展壯大。
——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李鐵夫
李鐵夫,1869-1952
生于廣東鶴山,藝術大師,革命家。中國近現代油畫藝術與民主革命先驅。李鐵夫是中國最早到英、美學習美術的畫家,其藝術生涯中有40余年是在歐美度過的。在漫長的留學時間里,李鐵夫先后在英國阿靈頓美術學校和紐約美術大學等學校研習西方的油畫和水彩畫,并師從美國著名畫家蔡斯和薩金斯,掌握了源自荷蘭、西班牙的精湛的油畫寫實技法。
李鐵夫/畫家馮鋼百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
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國油畫、廣告畫的先驅。李叔同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美術留學生,其繪畫作品、風格和藝術主張對中國近代美術史具有重要意義。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就讀于東京美術專門學校西洋畫科,跟隨黑田清輝、長源孝太郎等畫家學習繪畫。因此其藝術風格受到當時流行于日本的西方印象派繪畫的影響,在堅持西洋畫基礎寫實訓練的同時注重畫家對事物光與色的主觀感受。
李叔同/半裸女像
張弦
張弦,1893-1936
生于浙江青田縣,二三十年代他曾兩次赴法留學,30年代初任上海美專教授,對東西方繪畫均有所研究。1932年加入決瀾社。崇尚野獸派及后印象派畫風,并曾提出油畫與民族形式結合的問題。
張弦/英雄與美人
陳抱一
陳抱一,1893-1945
現代油畫家,生于上海,原籍廣東。1913年留學日本專攻西畫。1921年畢業回國后自創“抱一繪畫研究所”。1925年于上海創辦中華藝術大學,與丁衍庸負責西畫科。并先后在上海美專等校任教。還與烏始光、汪亞塵等組織了“東方畫會”、“晨光美術會”,與徐悲鴻、潘玉良等組織“默社”。
陳抱一/冬雪
王濟遠
王濟遠,1893-1975
原籍安徽,生于江蘇武進。1912年畢業于江蘇第二高等師范學校。1920年于上海參加西洋畫社團“天馬會”,后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教務長。1926年赴歐洲旅行,考察西洋美術,1927年創辦“藝苑繪畫研究所”,數次赴日考察。
王濟遠/山邊小屋
王悅之
王悅之,1894-1937
原名劉錦堂,號月芝,生于臺***中。20世紀早期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青年時期赴日本求學,1920年回國,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
王悅之/亡命日記圖
汪亞塵
汪亞塵,1894-1983
浙江杭州人,號云隱。擅中西繪畫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習山水。1916年赴日,畢業于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后任上海美專教授,并曾去歐洲考察,后執教于新華藝專。
汪亞塵/鄉村景色
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
江蘇宜興人,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學習油畫、素描,并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美術作品。19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將西方現實主義繪畫觀念和***引入中國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也是影響20世紀中國畫壇的重要人物之一。
徐悲鴻/角山鳥鳴
劉海粟
劉海粟,1896-1994
現代美術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就開始從事藝術活動,1912年創辦了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當時稱“上海圖畫美術院”),于1914年在我國藝術教學中第一次提倡使用人體模特兒進行寫生訓練。在藝術上,他勇于探索,融合中西,在油畫、中國畫、書法、美術理論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
劉海粟/黃山溫泉
衛天霖
衛天霖,1898-1977
山西汾陽人,字雨三。1920年赴日留學,畢業后任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研究員。1928年回國任中法大學孔德文藝學院藝術部主任、北平大學西畫系教授等職。衛天霖教授多年致力于將印象派的光色變化和***筆觸植根于中國油畫之中,并在同民族藝術的融合中形成了凝重、淳厚、色彩斑瀾的油畫風彩。
衛天霖/芍藥
常玉
常玉,1900-1966
本名常有書,生于四川順慶。早年赴日本習畫,1921年轉法國勤工儉學,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研習油畫,畢業后僑居法國。擅長油畫、水彩,油畫受表現派和野獸派影響,但其作品更為簡括、明亮,大多由淺色塊構成主調。
常玉/馬
關良
關良,1900-1986
生于廣東番禺。1917年關良隨二哥去日本留學,他堅持已見進了川端繪畫學校。1923年回國,歷任上海美專、廣州美專、國立藝專、浙江美院等校教授,后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他早期作品以油畫為主,后轉為水墨戲曲人物,這與他自幼喜歡中國戲劇有關。
關良/舞臺化妝室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
廣東梅縣人。自幼喜愛繪畫,曾隨祖父雕石,在父督導下臨摹《芥子園畫傳》,隨中學美術教師學習寫生。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先入國立第戎美術學院,后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柯羅蒙工作室,專習油畫。1925年離巴黎歸國,出任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校長,并發起組織北京藝術大會,倡導新藝術運動。
林風眠/漁婦
倪貽德
倪貽德,1901-1970
浙江杭州人。1922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留校為俄籍西畫教師普特西斯基畫室研究生。1927年東渡日本,入東京川端繪畫學校,從藤島武二學畫,并組織中國留日美術研究會。1928年回國,先后任教于廣州美術學校、武昌藝術專科學校。1932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并組織摩社,主編《藝術旬刊》,后為決瀾社主要成員。
倪貽德/風景
司徒喬
司徒喬,1902-1958
廣東開平人。1924至1926年就讀于燕京大學神學院。1928年赴法國留學。1930年赴美國,以繪壁畫謀生。翌年回國,任教于嶺南大學。1934年至1936年任《大公報》藝術周刊編輯。1942年返回重慶,1943年赴西北并于烏魯木齊組織天山畫會。
司徒喬/檳榔嶼風景
廖繼春
廖繼春,1902-1976
生于臺灣省豐原縣,1922年畢業于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24年就讀于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范科。1927年返臺后,他投身中學和大學美術教育三十余年,作品曾連續在臺、府展及日本帝展中獲獎。他曾與何德來、范洪甲、張舜卿、陳澄波、顏水龍等創赤陽畫會,也是“臺灣美術協會”的創始會員。廖氏是臺灣早期美術運動的開創者之一。
廖繼春/風景
潘玉良
潘玉良,1902-1977
生于江蘇鎮江.1918年考入上海美專,師從王濟遠習西畫。上海美專畢業后得到潘贊化資助,赴法留學,先后在里昂、巴黎學習,1925年以優異成績獲取羅馬獎學金,到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深造,研習繪畫和雕塑。1926年,其作品在羅馬國際藝術展覽會上獲金獎。1929年劉海粟在羅馬聘請她任上海美專教授,遂于是年回國,在上海舉辦個展,并被聘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女性西畫家。
潘玉良/人體
丁衍庸
丁衍庸,1902-1978
生于廣東茂名。16歲開始學習繪畫,中學畢業后,赴日本留學,先后在川端畫學校補習素描。1921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主習西畫,深得校長黑田清輝贊賞,年弱冠,作品已入選日本中央美術展。1925年學成返國,在上海立達學園任西畫教授,兼任神州女學藝術科西洋畫教授。
丁衍庸/抱琴的女人體
關紫蘭
關紫蘭,1903-1986
生于上海。1927年畢業于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科,師從陳抱一。同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并在神戶市舉辦個人畫展。畫作中透出東方女性的端麗和大方的氣質,為三四十年代畫壇頗富才氣的女畫家之一。
關紫蘭/少女像
吳大羽
吳大羽,1903-1988
生于江蘇宜興,1922年去法國留學,曾在法國雕塑大師波爾代爾工作室學習。1927年回國,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五十年代以來,曾任上海畫院副院長,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顧問。
吳大羽/女孩坐像
周碧初
周碧初,1903-1995
生于福建平和。1924年廈門美專畢業,翌年赴法國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與徐悲鴻、顏文梁、林風眠等為同窗好友,1930年歸國,參與徐悲鴻等發起之“默社”畫會,參加第一屆繪畫展覽。
周碧初/上海外灘
許幸之
許幸之,1904-1991
江蘇揚州人。1919年進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23年進上海東方藝術研究所進修。1924年東渡日本,留學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1929年回國,擔任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科主任,并與江豐、胡一川、蔡若虹、張諍等組織時代美術社。
許幸之/浣衣女
常書鴻
常書鴻,1904-1994
生于浙江杭州。我國第一代敦煌學家,敦煌石窟藝術保護與研究的先驅。1926年赴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學畫,后被保送至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師從新古典派畫家勞倫斯。
常書鴻/甘孜山風情
唐一禾
唐一禾,1905-1944
湖北武***。1928年在武昌藝專完成學業后,留校任教。1930年入巴黎美術學院,從師于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勞郎斯研習油畫。1934年回國,任武昌藝專教務長。唐一禾在藝術上的主張是“理想的現實主義”,他的藝術具有民主性、人民性的強烈色彩和豪壯的***。
唐一禾/“七七”的號角
呂斯百
呂斯百,1905-1973
江蘇江陰人。1927年入東南大學藝術系學習,師從徐悲鴻。1929年赴法留學,先在里昂國立藝術學校學習,后入巴黎朱里安油畫研究院,師從勞倫斯深造。他同時喜愛塞尚與夏爾丹的藝術。1934年回國后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系主任,并將在法國所學諸流派藝術融入個人風格之中。
呂斯百/風景
余本
余本,1905-1995
廣東臺山人。1928年考入加拿大盛尼美術學校,1931年畢業于多倫多省立安德里奧藝術學院。1935年回到香港。1956年9月舉家回國定居。1957年余本的油畫藝術就進入一個新階段。他力圖做一個半路出家的中國畫家,通過墨畫的嘗試去了解民族的繪畫傳統,以便在油畫創作上民族化有所借鑒。
余本/海灘
丘堤
丘堤,1906-1958
福建霞浦人,1928年上海美專第二屆西畫系畢業,隨后赴日本東京考察學習,受后期印象主義之影響。1931年為上海美專研究員,1932年參加“決瀾社”,成為唯一獲“決瀾社”獎的畫家,是中國第一代女油畫家。業余愛好是建筑設計與服裝設計等。1932年與龐薰琹結為伉儷。抗日戰爭中,因子女皆幼,家務繁重,但仍堅持在極艱難條件下抽空畫油畫。
丘堤/水鄉
方干民
方干民,1906-1984
浙江溫嶺人。1925年學習于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1929年回國任教于上海新華藝專、國立西湖藝術學院,并創辦“長風西畫研究會”。歷任國立藝專、上海美專教授、南京部隊文工團美術教員、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方干民/西子湖邊夕照明
龐薰琹
龐薰琹,1906-1985
江蘇常熟人。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課余學繪畫。1924年畢業,次年赴法國,入巴黎敘利思繪畫研究所學畫,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國,系統研究中國畫論、畫史,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任教。與張弦、倪貽德發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
龐薰琹/江南土地
楊三郎
楊三郎,1907-1995
臺***北人,1923年赴日本留學,首先進入京都美術工藝學校。后轉入關西美術學院西洋畫科,接受嚴格的學院派訓練。1927年回臺,與倪蔣懷、廖繼春等人共組“赤島杜”。1929年榮獲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1931赴法留學,潛心研究歐洲諸大博物館所藏名畫,次年作品入選法國秋季沙龍。
楊三郎/燈塔
吳作人
吳作人,1908-1997
安徽涇縣人,生于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讀于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并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功力深厚;間作國畫富于生活情趣,不落傳統窠臼。
吳作人/齊白石畫像
胡善余
胡善余,1909-1993
廣東省開平縣人,1929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師從林風眠、蔡威廉兩位教授。1934年畢業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師從法國當代著名畫家西蒙教授,作品《自畫像》、《靜物》入選法國春季沙龍。1935年回國,到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任教。
胡善余/葛嶺望西湖
陽太陽
陽太陽,1909-2009
廣西桂林人。十歲始學習中國畫。1929年考入上海美專西畫系,后轉入上海藝專。1932年和龐薰琹、倪貽德等發起組織“決瀾社”,投身現代藝術的實驗。1935年東渡日本,入日本大學藝術研究科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參加抗日宣傳工作。1949年以后主要在南方各藝術院校任教并繼續他的油畫、水彩畫的民族化的探索。
陽太陽/水上漁家
胡一川
胡一川,1910-2000
油畫家、版畫家,福建永定人。原名胡以撰,曾化名胡白夫。1929年入杭州國立藝專,參加一八藝社和美聯,并加入共青團。1933年轉入***。1936年在廈門《星光日報》及廈門美專任記者和教員。抗戰后到延安,任魯藝木刻工作團團長。1939年創辦木刻工廠,大量印刷套色年畫、抗日宣傳畫。
胡一川/南海油田
李青萍
李青萍,1911-2004
湖北荊州人。1931年考入武昌美術專科學校。1932年由武昌美專校長唐義精推薦到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35年新華藝專畢業,留上海閘北安徽中學任教。1937年在新華藝專研究生班攻讀西畫。
李青萍/秋韻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
浙江紹興人。我國油畫民族化的先驅者之一。1933年,他從杭州之江大學土木工程系轉入蘇州美專,又入杭州美專,先后師從顏文樑和林風眠。1943年到敦煌藝術研究所并在那里度過了三個春秋,臨摹敦煌壁畫并運用于油畫創作之中,使畫風發生了轉換。
董希文/苗女趕場
沙耆
沙耆,1914-2005
浙江鄞縣人。早年曾就讀于上海美專和中央大學藝術科,為徐悲鴻的學生。1937年赴比利時留學,1946年回國。
沙耆/天臺山
莫樸
莫樸,1915-1996
江蘇南京人。曾在蘇州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上海美專學習油畫,1940年參加新四軍,1943年到延安魯藝美術系任教。在戰爭年代里,物資奇缺,他只好轉而從事木刻創作。日本投降以后,莫樸重新拿起油畫筆,開始創作他的油畫。
莫樸/山門
艾中信
艾中信,1915-2003
生于上海,師從和追隨徐悲鴻、吳作人等第一代油畫大師,是我國的杰出畫家、藝術家。他提倡現實主義,主張創作立足于生活,是參與推進中國現代油畫的優秀先驅。
艾中信/陣風
羅工柳
羅工柳,1916-2004
廣東開平人。1936年就讀于杭州藝專時開始從事木刻創作。抗戰爆發后,在武漢參加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第三廳美術科的工作,并參與組織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1938年到延安,進魯藝學習。同年參加由胡一川率領的木刻工作團,赴太行山進行敵后斗爭。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赴關中農村深入生活。
羅工柳/地道戰
涂克
涂克,1916-2012
生于廣西,中國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1935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油畫系就讀。曾隨陳毅將軍部隊進入上海,受命創辦“上海美術工場”,任創作組長。
涂克/山中小寨
李駱公
李駱公,1917-1992
生于福建福州。1936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40年曾在上海大新公司畫廊舉辦黑沙駱畫展。1941年考入日本大學藝術專科,1944年回歸。1947年以來先后任東北大學講師、遼東學院教授、津沽大學教授、天津河北師范學院(今天津美院)美術系主任。天津美術學院創始人之一。
李駱公/街景
吳冠中
吳冠中,1919-2010
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等。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風景油畫創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吳冠中/紅蓮
朱德群
朱德群,1920-2014
生于安徽蕭縣,1935年進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1941年畢業于國立杭州藝專,即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學建筑系。1949年任教臺北師大藝術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臺灣師范學院。1955年定居巴黎,從事繪畫創作。1980年入籍法國。1997年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
朱德群/勝利日
趙無極
趙無極,1921-2013
生于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并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并定居法國。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趙無極/山水
蘇天賜
蘇天賜,1922-2006
生于廣東陽江。1943年考入國立藝專,林風眠先生對東西文化交融的探索與研究以及那“以童心觀自然,以至情入畫”的藝術思維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46年畢業后先后在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山東大學藝術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等校任教。
蘇天賜/早春
韋啟美
韋啟美,1923-2009
安徽安慶人。少年時代師從孫多慈學習美術。1942年入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受業于徐悲鴻、黃顯之、呂斯百等人。1947年,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應徐悲鴻之邀任教于北平藝專,1950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
韋啟美/春雨
張欽若
張欽若,1929-2009
黑龍江省平山人。1948年畢業于(前延安魯藝)東北畫報社美術訓練班。50年代受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吳作人先生,并在前蘇聯專家油畫進修班學習。
張欽若/泉
朱乃正
朱乃正,1935-2013
浙江省海鹽縣人。195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受吳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導。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在青藏高原工作21年。期間歷任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1980年春調回中央美術學院任教。
朱乃正/冬至
吳小昌
吳小昌,1940-1993
1955年春畫作入選國際青少年美展。1959年秋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1年,其油畫《重慶霧》入選《中國現代藝術展》赴港展出。吳小昌的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并于1991年作為中國美術館藏品到俄羅斯展出,1992年參加赴日、美展,榮獲特別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