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突然闖進人們的生活,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新型冠狀病毒,但與海鮮(水產品)無關!
鐘南山院士就這次疫情答記者問,也肯定這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有可能是竹鼠、獾、蛇之類。
水產品無辜躺槍,尤其是海鮮滯銷爛市,水產人是時候站出來了,拯救魚價,請為水產品代言!
我們號召:養殖水產品更健康,請多吃!
2月1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官網發布,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這是2020年以來,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的第5起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不過,專家表示大家不必恐慌,七大“法寶”可防控禽流感。
“好好活著,就是贏家。”近日,水產專家在其朋友圈與所有水產人共勉,相對于其他品種,水產品是到目前為止未發現跟人類有交叉感染病毒病的品種,是更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盡管受疫情影響,水產品受到一定沖擊,但是未來屬于水產人。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毒毒力、個人易感性和抵抗力是發病的關鍵,良好的個人營養狀況可以降低發病風險并改善疾病預后。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除了盡量避免接觸病源外,個人及家庭應該保證良好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
疫情當下,我國臨床營養的權威***學術組織——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CSPEN)提出了10條關于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
1.每天攝入高蛋白類食物,包括魚、肉、蛋、奶、豆類和堅果,在平時的基礎上加量;不吃野生動物;
2.每天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在平時的基礎上加量;
3.適量多飲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食物種類、來源及色彩豐富多樣,每天不少于20種食物;不要偏食,葷素搭配;
5.保證充足營養,在平時飲食的基礎上加量,既要吃飽、又要吃好;
6.飲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礎疾病患者,建議增加商業化腸內營養劑(特醫食品),每天額外補充不少于500大卡;
7.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不要節食,不要減重;
8.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證睡眠時間不少于7小時;
9.開展個人類型體育鍛煉,每天累計時間不少于1小時,不參加群體性體育活動;
10.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建議適量補充復方維生素、礦物質及深海魚油等保健食品。
特殊時期,網友還翻出了來自人民日報曾經發布的一組圖片,圖片清晰顯示著“12種食物增強免疫力”,其中,第五條里就是三文魚,來自官方的呼吁最為暖心!
圖片來源于人民日報2016年12月15日發布的微博
再比如蝦要多吃
因為,它是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蝦是一種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物,它的口感鮮美,肉質嫩滑,營養價值非常高,深受人們的喜愛。全身是寶。蝦腦,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腦磷脂等營養成分;蝦肉含有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蝦皮含有蝦紅素、鈣、磷、鉀等多種人類所需的營養成分;蝦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蛋白質含量高達40%以上,粗脂含量7%左右,鈣含量9%,除此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吃蝦有很多好處。祖國醫學認為,其味甘、咸,性溫,有壯陽益腎、補精,通乳之功。凡久病體虛、氣短乏力、不思飲食者,都可將其作為滋補食品。人常食蝦,有強身壯體效果。
常吃鮮蝦(炒、燒、燉皆可),溫酒送服,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癥。
如果婦女產后乳汁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
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癥。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1、壯陽益腎
傳統醫學認為,其味甘、咸,性溫,有壯陽益腎、補精的功效,所以蝦也是非常適宜男性吃的一種海鮮。
2、通乳
吃蝦還有通乳的功效,產后新媽媽可以適當吃一點蝦,不僅能補充營養物質,也能起到通乳的作用,對母乳喂養也很有好處。
3、滋補
凡是久病體虛、氣短乏力、不思飲食的人,吃蝦都是很好的滋補方式。蝦可以作為滋補食品,經常吃蝦有強身壯體的效果。
4、補充多種營養物質
蝦的營養價值很高,全身是寶。蝦腦,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腦磷脂等營養成分;蝦肉含有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蝦皮含有蝦紅素、鈣、磷、鉀等多種人類所需的營養成分。
蝦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除此之外蝦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所以,吃蝦有利于身體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
此外,科學證實大宗淡水魚的新功效:
1、吃魚提高智商25%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2016年12月21號發表在《科學報道》(ScientificReports)雜志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每周至少吃魚一次的兒童睡眠更好,平均智商分數(IQ)高出四分之一。這項工作揭示了睡眠是一種可能的中間途徑,即吃魚通過改善睡眠提高了智商(IQ)。
2、吃魚的媽媽生下的寶寶聰明
2018年,一篇發表在自然集團(Nature)子刊《兒科研究》(PediatricResearch)期刊上的文章揭示,孕婦在懷孕期間多吃魚有助于胎兒大腦和視力發育。在懷孕的后3個月里,相比于母親不吃魚或者每周只吃兩次魚,母親每周吃3次或3次以上的魚,其寶寶在視覺pVEP測試中的結果要好。當評估血液中的脂肪酸狀態時,母親與寶寶的結果是正相關,吃魚的這些結果被進一步證實。
3、吃魚預防帕金森病
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于2018年4月3日,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吃魚能夠防止腦部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小清蛋白(Parvalbumin)是一種在多種魚類中都存在的蛋白質,已被證明能阻止與帕金森病密切相關的有害蛋白形成。相關成果以“Abundantfishproteininhibitsα-synucleinamyloidformation”為題發表。
4、吃魚罹患腸癌幾率降低12%
根據一項2019年6月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與吃魚很少或不吃魚的人相比,吃魚多的人(每周357克或更多)15年后患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