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正式開始本文之前,先看一組統計數據[1],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751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全國GDP為1015986億元,同比增長2.3%,略超市場預期。具體到各行業用電及GDP增速,請看下表:表中提及的各行業是如何分類的?第二產業、工業、制造業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本文給出答案。
(來源:微信公眾號“電力市場那些事兒”ID:ElectricityMarkets作者:郎木晨煙)
勞動者,不管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會歸屬一個行業。關于國民經濟行業的劃分,GB/T4754-2017有規定,包括分類和代碼表,具體分為20門類(A~T)、97大類、473中類、1381小類,非常詳盡。以此為基礎,國家統計局又進行了“合并同類項”,發布《三次產業劃分規定》,也就是通常所講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應2017版的GB/T4754,2018年發布最新的三次產業劃分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第二產業大致包含四大行業,即采礦業(B)、制造業(C)、電熱氣水生產和供應業(D)、建筑業(E)。為什么講大致呢?因為,采礦業中的“開采***及輔助性活動”(11大類)、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43大類)屬于第三產業,而不是第二產業。盡管如此,由于43大類占比較小,還是可以認為制造業是第二產業的子集。那工業又指的是什么呢?
工業是對自然資源的開采、采集和對各種原材料進行加工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從定義來看,工業包括B、C、D三大行業[2],加上建筑業(D)構成第二產業。于是,第二產業、工業、建筑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換一種表達方式:
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75110億千瓦時,第二產業用電量51215億千瓦時,占比68.2%。2020年,工業用電量50297億千瓦時,占比第二產業98.2%。中電聯消息,2020年1~11月份,工業用電量44215億千瓦時,其中制造業33501億千瓦時,占比75.8%。
其他:
1.關于工業的定義,國際和國內采用的標準略有差異[2]。根據聯合國《2008年國際工業統計建議》(IRIS)以及《所有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第四次修訂本(ISICRev.4),工業包括采礦和采石(門類B)、制造業(門類C)、電、煤氣、蒸汽和空調的供應以及供水(門類D)、污水處理、廢物管理及補救活動(門類E);IEA所指工業包括制造、建筑以及非燃料礦業;我國國家統計局在關于統計制度及分類標準的常見問題解答中提到,工業行業包括三個門類,分別為采礦業(門類B)、制造業(門類C)、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門類D,包括污水的處理及其再生利用)。2.關于高耗能行業
通常講的四大高耗能行業,化工、建材、黑色、有色,均屬于制造業,全稱分別是化學原料制品(28大類)、非金屬礦物制品(30大類)、黑色金屬冶煉(31大類)和有色金屬冶煉(32大類)。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比制造業為55.4%,占比工業為42%,占比第二產業41.2%,占比全社會用電量28.1%。能源局發布的用電量報告,多采用四大的說法。
還有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說法,增加了制造業中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25大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4大類),后者從屬于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D門類),這意味著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不算高耗能行業。依據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高低,六大的排序為: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六大的說法多見于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此外,有時還會增加造紙和紙制品業(22大類)、化學纖維制造業(28大類),構成八大高耗能行業。
原標題:第二產業、工業、制造業的區別和聯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