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作者:妮娜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全世界范圍內,大約有54%的中風(卒中)和55%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心梗、腦梗等)與高血壓有關。鈉攝入過多和鉀攝入不足是世界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也是中國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
在中、美、英等高血壓大國,高達75%的鈉攝入來自食物中添加的鈉鹽,因此,使用富含鉀元素(主要來源于氯化鉀)的食鹽代替鈉鹽,是這些國家正在探索的高血壓一級預防方案。
無論是從國家政策層面還是從個人健康層面,了解鉀鹽代替鈉鹽的益處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都是必要的。
在近期召開的2020年的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上,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LawrenceAppel博士基于自己團隊所撰寫的綜述,詳細分析了鉀鹽替代鈉鹽的優點和可能存在的風險。
LawrenceAppel博士
3大益處:降血壓是鹽替代的核心訴求使用氯化鉀代替氯化鈉,是鉀鹽代替鈉鹽最常用的***,一般而言,替代比例≤30%可以在保持口味不變的同時實現獲益。
獲益1:無論是否患病,都能降低血壓!
通過對13個鉀鹽替代鈉鹽研究的薈萃分析(其中超過一半是≤30%替代比例),LawrenceAppel博士指出,替代鹽可顯著降低食用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凈降低5.58mmHg,舒張壓平均降低2.88mmHg。
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發現,與傳統鈉鹽相比,富含鉀鹽的替代品對于本身患有高血壓的患者降壓效果更好,平均可降低收縮壓4.2mmHg,不僅如此,對于血壓原本正常的家庭成員來說,也能夠降低1.7mmHg收縮壓。
換言之,無論對于已經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還是家中尚未發生高血壓的健康人,都能夠實現血壓降低——更換一種鹽,健康一家人。
獲益2:幫助患者控制血壓,合理減藥!
理論上來說,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實現日常血壓降低之后,必然能夠改善患者的用藥復雜度,但相關的研究證據比較有限。LawrenceAppel博士結合3項來自中國的隨機對照研究分析了這一問題。
三項隨機對照研究分別指向了3個結論:
1.食用替代鹽可降低降壓藥的使用量;
2.食用替代鹽可降低降壓藥的使用率;
3.使用替代鹽對患者的血壓管理具有有利趨勢,雖然目前尚未看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研究結果。
獲益3: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
來自中國臺灣的隨機對照研究納入1981名受試者,評估了替代鹽對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率的影響。隨訪31個月后,替代鹽組的死亡率降低了41%(HR0.5995%CI0.37-0.95)。
LawrenceAppel博士指出,這項研究中死亡風險降低的程度超出了預期,期待后續有更多研究能夠提供證據。
替代鹽風險不可忽略,這2類人不適合吃!雖然富鉀替代鹽的獲益已經逐漸明確,但拋開風險談獲益是不可取的。富鉀替代鹽最令人關注的風險就是高鉀血癥以及與之相關的健康風險。血鉀的正常水平應該為3.5-5.0mmol/L,事實上,正常的人體代謝——尤其是腎臟代謝能夠基本維持人體的血鉀水平,有研究指出,健康人群食用高鉀血癥并未增加其高鉀血癥的風險。
而以下兩種情況的患者,不適合使用富鉀鹽替代原有鈉鹽。
情況1: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CKD)是高鉀血癥的高危因素,對于CKD患者,飲食鉀攝入量應控制在2-4g/d(男性3.4g/d,女性2.4g/d),腎功能越差(eGFR越低)則鉀代謝能力越差,LawrenceAppel博士認為,針對這部分人群,還需要更多研究進行針對性探討。
情況2:正在服用影響鉀排泄的藥物
影響鉀排泄的藥物在高血壓治療中較為常見。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等均可影響鉀的排泄。
LawrenceAppel博士指出,在服用這些藥物的同時食用鉀鹽,可能會增加高鉀血癥的風險。
此外,LawrenceAppel博士還表示,高血壓患者往往合并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衰等多重疾病,雖然替代鹽所帶來的益處讓人眼熱,但絕不鼓勵患者在未咨詢醫生的情況下自行換用富鉀替代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