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是全球三大環境危害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出現大范圍酸雨,中國酸雨區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東亞酸雨區的一部分。酸雨可以危害地表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加速材料腐蝕等,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廣泛、持續的影響。有鑒于此,氣象行業標準《酸雨和酸雨區等級》規定了酸雨、酸雨頻率、酸雨區等級及劃分原則,以進一步規范酸雨觀測資料的表達方式,提高相關服務產品的***質量,滿足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大氣環境監測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據該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研究員湯潔介紹,中國氣象局從1992年開始將酸雨觀測納入氣象臺站的基本觀測業務。目前,全國開展酸雨觀測的氣象臺站已達376個,覆蓋我國大陸地區及部分海島地區。此外,全國各級氣象部門還向***和公眾發布各種形式的觀測年報、季報和月報等產品,以滿足社會對環境氣象觀測資料的需求。
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酸雨的形成機制及全球范圍內酸雨發生的整體狀況已經基本明了。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對酸雨資料解釋應用的差異,酸雨污染程度存在多種習慣性的劃分方式和稱謂。《酸雨和酸雨區等級》從規范氣象行業酸雨觀測及服務業務的角度出發,參考了國內外常見的酸雨污染程度習慣性劃分方式和稱謂,結合中國氣象局酸雨觀測資料的統計分析、業務產品***和技術開發經驗,提出了酸雨、酸雨頻率和酸雨區等級的劃分指標體系。
該標準規定,酸雨是降水酸堿度(pH值)小于5.6的大氣降水,酸雨區是平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地區。按照日降水pH值,將酸雨劃分為較弱酸雨、弱酸雨、強酸雨和特強酸雨;按照單站某一時段(月、季、年)內酸雨頻率,將酸雨頻率劃分為酸雨偶發、酸雨少發、酸雨多發、酸雨頻發和酸雨高發;由區域內全部單站(月、季、年)平均降水pH值,用插值***計算得到(月、季、年)平均降水pH值的空間分布,將酸雨區劃分為較輕酸雨區、輕酸雨區、重酸雨區、特重酸雨區。
酸雨等級、酸雨區等級都是反映酸雨污染嚴重程度的指標,其劃分依據均為降水pH值,但是酸雨等級和酸雨區等級是有差別的。一方面,酸雨等級更側重于對降水受酸雨污染程度的描述,酸雨區則側重于對區域內酸雨污染程度的描述;另一方面,酸雨對環境、生態的危害和影響具有累積效應,不能以一次降水過程或較短時間內的降水性質來界
定酸雨區。與其他天氣過程(影響)區不同的是,酸雨區等級是一種氣候態的評估。因此,《酸雨和酸雨區等級》依據日降水pH值作為酸雨等級劃分指標體系的基礎,而以月、季、年的平均降水pH值作為酸雨區等級劃分指標體系的基礎。
湯潔認為,酸雨污染的危害巨大,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系統安全、人體健康等密切相關?!端嵊旰退嵊陞^等級》的應用,對于氣象科研與業務、大氣環境與生態保護、環境保護政策制定、環境外交、公眾健康水平提高等具有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