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是周五啦~
用我家葡萄的話說:明天終于可以睡懶覺了。
今天聊什么呢?聊點不用動腦子的東西吧?
我是怎么選購化妝品的!
經常收到私信問某某化妝品好嗎?我能用**化妝品嗎?
在選購化妝品之前我建議大家搞清楚幾3個問題:
1、搞清楚自己的膚質。從化妝品適用分類來說,一般會分為適合油皮和適合干皮的產品。
對,你沒有聽錯,只有油皮和干皮兩種。什么中性皮、混合皮其實都不在化妝品分類的考慮范圍內。
一方面,中性皮好打理,基本不會出什么問題。另一方面,混合皮在護膚時要做到分區域護理。
2、搞清楚環境對膚質的影響。任何人的膚質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所處地理環境不同,氣候不同以及年齡變化膚質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流失,皮膚鎖水能力降低。皮膚會變得越來越干燥。你看,青春期孩子使用的護膚品基本都是很清爽的產品。而媽媽們的護膚品通常都是滋潤度較高的產品。
另外,我在新疆時皮膚干到炸裂,回北京好一些而到了四川原本滋潤型的護膚品可能就沒法用了。
3、搞清楚自己的護膚訴求。買護膚品之前搞清楚自己的護膚訴求就像進飯店前想清楚你今天要吃什么是一個道理。
但大多數人并不知道。更可怕的是自己不懂去專柜時遇上不***甚至是一味想推銷的銷售最后買了一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回家。
關于護膚訴求教大家一個小技巧:
l干皮選擇滋潤型的保濕產品;
l油皮選擇清爽型的產品,面霜什么的盡量不要買了;
l痘痘肌不要奢望什么祛痘的產品。護理的重點是:適度清潔+控制油脂;
l不論任何年齡都不要忘記防曬+抗氧化。
選購化妝品考慮的2個因素:
這里默認為我已經確定了自己想要的產品功效。
看產品品牌選購化妝品時我首先會選擇知名大集團大品牌的產品。不論是歐美的還是日韓的。其實韓國的護膚品基本不在我的考慮范圍內(除了用過雪花秀和WHOO),不要問我為什么,日本品牌用的最多的應該是資生堂。
歐美品牌用的最多的歐萊雅集團和寶潔集團的產品,其實現在歐美品牌很多產品也都被日本品牌代工。
除外,還會用一些歐美小眾品牌,主要是一些實驗室品牌和有機護膚品品牌。比如說:杜克、PAI、REN這些產品大概是在2012年左右接觸到的。
經常有人會問我一些微商品牌怎么樣,我不做評價,但我自己堅決不會用。任他吹的天花亂墜我也不會用。畢竟大品牌的生產工藝及產品用料是很多小工廠沒法比的。
看產品成分之前我說了買護膚品前想清楚自己的膚質和對護膚品的訴求。在這時就派上用場了。
了解自己的護膚訴求+有一定的產品成分只是選產品時才不至于被人牽著鼻子走。
我知道很多人選護膚品就是上網做功課,看到別人說哪個好就買哪個。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種分享叫推廣。
我一般的流程是:
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類型的產品,然后上網做功課看大家的推薦。找到大致幾款產品然后我會去搜他們的成分。搜成分主要看產品中有沒有不適合自己的酒精或者容易讓我過敏的成分。
當然,成分表僅是一個參考,并不能完全根據成分表來判斷一款產品的好壞。因為成分表后面還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成分優劣以及成分含量問題。
另一方面,單個成分含量的添加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像煙酰胺、水楊酸、果酸都要考慮到個人膚質耐受的問題。
護膚品的選購其實也是一個不小的學問,作為一個精致的豬豬女不求精通但簡單的了解能幫助我們更快,更精準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也能讓自己少踩雷。
當然,有些經驗也是要經過必要的踩雷總結出來的。今天分享的就是我自己踩雷總結出來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熒幕對面的你。
你有什么選購護膚品的經驗嗎?可以留言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