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攝影師ONE?
一座城,一種味道;一份甜,一念心安。
江南的城市,多如繁星。
有小橋流水的婉約秀美,也有現代都市的繁華便利,更有人間天堂的傳說。
它們擾亂了無數人期許的夢。
在這眾多傳說中,有座低調的城市近年來,憑實力頻頻出圈。
它就是無錫。
圖|源于bilibili——hi大王嚯嚯嚯?
2020年,它的人均GDP超過深圳,以16.49萬元,位居全國首位,卻不知,早在四年前,作為普通地級市的它,就已經躋身國內生產總值“萬億級俱樂部”。
在全球智慧城市排行榜中,它排名第17,是國內第一......
經濟在飛速發展,它也沒有忘記對“人”的關懷。
它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宜居城市。
這樣一串串傲人的數字,讓旁人艷羨不已。
是啊,生活在無錫這片土地,日子過得愜意、幸福。
臉上常掛著笑容,彌漫開,連空氣的味道,都帶著絲絲甜意。
無錫有多甜,只有去過的人才知道。
它甜到,凡是能入口的,都帶著一絲多巴胺的味道。
什么無錫葡萄、宜興草莓、大浮楊梅、醉李、翠冠梨......無一不是快樂的源泉。
特別是著名特產陽山水蜜桃。
它個頭大、色澤美,汁多味甜,入口即化,吃起來全是幸福的味道。
圖2|鯨字招牌呀呀呀?
但是對無錫人而言,這還不夠甜。
據說他們吃陽山水蜜桃,還要蘸綿白糖!
傳言當然夸張,但現實卻相去不遠。
在無錫,一切都得甜,連包子餡都不例外。當地人酷愛的小籠包,甜到能顛覆外地人的認知。
它外皮透明,翻轉不破,十分精致。
吃它得格外講究。
莽撞地一口咬下去,很可能會換來湯汁亂濺的尷尬。
行家會告訴你,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吸湯”。
輕輕一口咬開面皮,緩緩嘬一口湯,再細細品一口餡兒。
內里混著醬油和糖,鮮甜無比,***味蕾。
此時,外地的朋友,特別是北方人,就會打開全新的宇宙。
他們一定會感嘆:
“原來肉餡可以這么甜美!”
上海人或蘇州人也嗜甜,但他們在無錫人面前,只能做個小學生。
吃貨汪曾祺在《五味》里就寫到:
“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錫?!?/p>
無錫的甜無處不在,且相當豪橫。
別的菜系的師傅放糖是用勺舀,錫邦菜是用盆倒。
地方名菜——醬排骨,將無錫霸道的甜蜜表達得淋漓盡致。
食譜上說,“十斤肉,一斤糖”。這個配料比例睥睨群雄。
圖12|木可廚房?
▍烹飪時,
大量的白糖融化在湯中,然后慢慢變得濃稠,最終鎖住所有的滋味。
▍食用時,
它肉質酥爛,裹著濃郁的醬汁,“甜出頭,咸收口”,咸中帶甜,鮮美至極。仔細回味,還有茴香、丁香、肉桂等佐料的馨香。
這種蘊含宇宙的甜蜜,能征服一切挑剔的嘴。
戲劇家周貽白在吃過它后就贊不絕口。
他賦詩曰:“三鳳橋邊肉骨頭,朵頤足快老饕流。”
其實,真正打動他的,不是舌尖上的***,而是無錫人深入骨髓、化在生活中的蜜意。
圖1|阿健ZJIAN?
圖2|風味人間?
他們圍坐在桌邊,吃著熱騰騰、甜絲絲的飯菜,說著家長里短的瑣事。
浩大的世界在這一瞬間縮小,小到只有唇齒間的味道,只有身邊的親友,只有生活中穩穩的幸福。
圖2|澄海攝影師-喜鵬?
無錫人的甜蜜很“瑣碎”,但他們嗑得很有底氣。
這底氣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無錫氣韻,別人想有而未必能得。
它首先養成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中——
這座城位于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江湖走廊部分。
江蘇地理圖
它南濱太湖,水網發達;地形以平原為主,零星分布著低山、殘丘;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少有自然災害。
總之,這片土地特別適合人類生存居住,被譽為“太湖明珠”。
圖12|阿健ZJIAN?
如此優越的水土,讓無錫人得以開創出,燦爛而悠久的文明。
50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出當時先進的良渚文明。
圖|江陰高橋墩遺址出土的玉器,數量多且做工精致。
3000多年前,在黃河流域生活的周人太伯和弟弟仲雍出逃至此。他們建立了勾吳,開啟了兩河文化碰撞、融合的吳文化。
圖|泰伯廟
1400多年前,京杭大運河全線開通,穿過無錫。
擅長造船的無錫人迎來全新的時代。
他們沿運河可通京杭,溯長江可上巴蜀,暢行五湖四海。豐富的物產,加上便利的交通,無錫在明清時成為商貿繁華之地。人人都知道它“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錢碼頭”的名號......
圖|蔡光甫無錫古運河米市圖軸
正是這樣深厚的歷史,撐起了無錫的氣韻。
這兩年流行一個詞,叫“人間富貴花”。說的是家境殷實、嬌養長大的人,舉手投足有種不愁生計、不畏陰暗的明媚。她落落大方,氣定神閑,在不爭不搶、不緊不慢中,認真地生活,將凌亂的生活過成了詩。
在我眼中,無錫就是這樣一朵人間富貴花,富足自信,“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活得立體而多彩:
▍它擅丹青,
于是有了顧愷之、倪瓚、王紱、徐悲鴻......
▍它愛品茗,
《茶經》中“天下第二泉”的傳說流傳千古。
▍它會修園林,
寄暢園的景致令人流連忘返......
圖12|蒽子-蘇州?
這樣天然富貴、風流自現的無錫,誰能不愛?
連坐擁天下、看盡繁華的帝王都想復刻它的快樂。“博愛”的乾隆對無錫特別專一。他六下江南,每每必到此地打卡。
圖12|蒽子-蘇州?
這還不夠,他還命人在頤和園東北角,仿造了一座“諧趣園”。
不知道少了太湖和惠山靈氣,他能否體驗到同款的甜蜜?
可以確定的是,飯后信步閑游的無錫人,走在四季風景中,一定能與古人共情。
圖|蒽子-蘇州?
在無錫生活,似乎會讓人甜得找不到北。
然而,無錫人卻特別清醒。
他們知道,所謂歲月靜好,得靠自己一手打造。
他們堅信,經世致用才是硬道理。
沒有國家的繁榮穩定,何來生活的風平浪靜。
圖1|伐開心要包包178?
圖2|阿健ZJIAN?
明萬歷年間,顧憲成在修復東林書院時寫到: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
這是無錫人的座右銘,激勵著他們讀書、治世,為自己和后代同胞辟一方清凈天地。
正因這精神燭照,1895年,古運河邊豎起了一根“改天換地”的煙囪。
它屬于無錫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業勤紗廠。
圖|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創辦的業勤紗廠
那時,甲午戰敗、國家飄搖,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這家工廠,開啟了無錫人實業救國的篇章。
此后,保興面粉廠、裕昌絲廠,等近代工廠紛紛涌現。
無錫這座小城,一躍成為當時中國“六大工商業城市”之一,挑起了民族工業崛起的大梁。
時間來到當代。
也是在治世思想的影響下,1969年,吳仁寶才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帶領村民開辦小五金廠。這才有了后來的“天下第一村”,和今天產品多達1000種、員工超過2.5萬人的華西集團。
圖|左,吳仁寶
還是因為無錫人有擔當,今天,紅豆、海瀾、揚子江船業等諸多知名企業才能在太湖邊形成高質量民營企業集群......
而當我們還在為無錫強大的制造業喝彩時,它早已默默更換了賽道。
它在未來產業上謀篇布局,開啟了“無錫智造”的新篇章。
無錫透平葉片(WTB)制造的發動機葉片領先全國。它可以讓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適應燃燒室1700度的高溫,解決了制造渦輪發動機的關鍵難題。
圖|源于節目《大國重器》
除了上天,無錫還致力于入海。它專注發展海洋核心裝備國產化,在船舶制造與修理、海洋平臺、載人潛水器、智能無人艇研發與制造等領域都有杰出的表現。
在我國目前比較薄弱的芯片產業中,無錫也在默默發力。全國有200多臺制造芯片的光刻機,無錫就占了其中一半......
此外,無錫還見證過中國萬米深潛記錄“奮斗者”號的誕生。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也在這里繁忙運行......
圖1|“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新華社發(楊寧軍攝)
不知不覺間,無錫驚艷了世界。
更難得的是,“萬里歸來年愈少”。
百年征途歸來,無錫依舊是那個云淡風輕的富貴花。
不受虛名所累,游走在理想和現實間,活得愜意、自足。
圖1|三六度張?
圖2|阿健ZJIAN?
在無錫,有句俗語:“江陰強盜無錫賊。”
這里的“強盜”和“賊”,都是形容詞,與職業無關。
它說的是,江陰人豪爽,無錫人精明。
我想,無錫人的“賊”,就體現在能時刻保持一份人間清醒上吧。
它在出世與入世間徘徊卻不迷失。它能在生活與生存、傳統與現代、人文與自然間保持精妙的平衡。
如此,在很多城市讓人深感漂泊無依時,它卻帶來甜蜜與安穩。
圖12|攝影師ONE?——無錫黿頭渚的櫻花
在無錫,日子不急不緩,平靜殷實。
一切愁苦都大不過一道醬排骨、一個糖芋頭、一份蜜汁火腿……
甜甜的味道仿佛嗑到童年時口袋里的那塊糖。
它懸置了很多虛無的不確定,令人心安。
無論是本地人,還是異鄉客,都能得到療愈。
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p>
無錫,應是歸處。
圖|西瓜主義watermeloni***?
參考資料:
1.《在無錫吃一天,聲音都變甜了》
2.《無錫介紹——自然地理》
3.《江蘇無錫,何以強大?!》
4.《無錫開始在這個賽道上謀篇布局》
5.《江蘇無錫:“天下第二”也挺好》
6.《無錫制造有多強?神威太湖之光和蛟龍號,都來自這江蘇第3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