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吐痰。
這兩個動作,林女士每天都要重復幾十次。
自13年前的一次感冒過后,林女士便總能感覺到喉嚨有痰液存在,必須時不時咳嗽一下、吐吐痰、清清嗓子才會舒服點,不過即使這樣也總是沒法把痰液咳干凈。跑過幾次醫院不見好后,林女士便再也沒管它,于是咳痰便成為了每日固定動作。
痰液卡喉這種現象,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有時咳不出又咽不下更是讓人加倍難受,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根源尋起,找對因,下對藥,才能真正祛痰。
為什么你的喉嚨會有痰?正常情況下,氣管和支氣管會分泌少量粘液覆蓋在氣管壁上,起到保護、潤滑、黏附有害物質的作用。而當氣管和支氣管受***、感染、發炎時,分泌的粘液就會增多,與灰塵、微生物、壞死組織等裹挾在一起,便形成了痰。
這些痰液在支氣管表面纖毛的擺動下,從小支氣管運送到大支氣管,再逐漸移動到口腔,這時通過咳嗽將痰咳出,就能防止細菌和有害物質停留在體內,所以咳痰本質上是人體防御機制的一種。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將痰液正常排出,有的人還會出現痰液排不凈的情況,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痰液相對粘稠,直接緊緊粘附在氣管壁上,加重纖毛負擔,導致難以排出;支氣管表面的纖毛被破壞,纖毛排痰功能減弱或喪失,痰液無法排出到達氣管和口腔。而咳痰一般是位于咽喉部位的上呼吸道,受這兩個因素影響,下呼吸道就會充斥著痰液,特別是對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病情反復。
想祛痰,這2個***要收好想要擺脫喉嚨有痰、咳不干凈的困擾,日常需要多喝水,有助于稀釋痰液,更易排出,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借助藥物或者一些物理方式幫助排痰。
1.藥物排痰
目前,臨床上的祛痰藥主要是西藥和中藥,西藥共有三類,如下:
黏液溶解劑:通過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使得黏痰液化,黏滯性降低而容易咳出,如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等;黏痰調節劑:主要作用于氣管、支氣管的黏液產生細胞,使分泌物黏滯性降低,痰液變稀而易于咳出,如鹽酸溴己新、羧甲司坦等;惡心性和***性祛痰藥:通過***胃黏膜迷走神經傳入纖維,引起輕度惡心,再通過迷走神經傳出纖維引起支氣管黏膜腺體分泌增加,從而稀釋痰液,如安油、氯化銨、碘化鉀、愈創木酚醚等。從中醫的角度,痰是津液代謝異常的產物,飲食不節、煙酒過量、外感寒濕皆能影響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生痰,有熱痰、寒痰、燥痰、濕痰、氣痰、風痰之分,可根據痰液性狀和自身癥狀選擇合適的中藥治療。
熱痰痰液黃、粘稠、不易咳出,常見于肺炎、急性支氣管炎,需清熱化痰,可用臭靈丹草煮水喝,清熱、解毒又祛痰。或者直接服用中成藥靈丹草顆粒,其主要成分就是臭靈丹草,具有清熱疏風,解毒利咽,止咳祛痰的功效,可用于風熱邪毒,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者有上述癥狀也適用。
寒痰痰液色白、清稀,可伴有怕寒怕冷等表現,常見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需散寒化痰,中藥可選擇半夏、干姜,也可以飲小青龍湯。
燥痰痰液少、黏,難以咳出或干咳,痰液中帶血絲,常見于肺結核,需潤燥化痰,適合杏仁、貝母、麥冬、沙參等中藥,方湯如清燥救肺湯。
濕痰痰液白、稀、黏,不易咳出,可伴胸悶、食欲不振,常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需燥濕化痰,可選擇陳皮、半夏、天南星等中藥,可飲二陳湯。
氣痰痰郁結于咽喉,有異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可采用理氣化痰法,參考茯苓、制半夏、旋覆花,或飲半夏厚樸湯。
風痰痰液量多、泡沫狀,并伴有肢體麻木,常見于腦卒中、癲癇,需息風化痰,可用天麻、制半夏、天南星等中藥,方湯可選半夏天麻白術湯。
(以上祛痰***和藥物參考都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物理排痰
采用一些有利于排痰的動作,幫助痰液更快更好排出。
深呼吸排痰每隔2~4小時進行數次隨意深呼吸,在呼氣終末屏氣片刻,然后用力咳嗽。
拍背排痰找人輔助拍背,手法是五指并攏,用腕關節用力叩擊背部,自上而下重復多次,通過深呼吸用力咳嗽,排出痰液。
咳痰看似小事,但總是咳不出、咽不下、咳不凈就會帶來較大困擾,如果治療后長期反復,那么就該思考一下,是沒有堅持用藥,還是沒對癥用錯藥,只有對癥用藥,才可能實現藥到痰除。
參考資料:
1.孫清廉.如何認識中醫的痰證[J].保健與生活,2012:34-35.
2.楊海鵬,郭冬杰,壹圖.排痰,怎么選擇祛痰藥[J].中老年保健,201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