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微設計ID號:Land-2013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許多老廠房失去了其原有用途
當下保護歷史文化的意識不斷增強
越來越多的老廠房被改造重建
不過不同類型的老建筑有不同的發展方向
「保留」還是「拆除」?
「延續」還是「創新」?
這其中新與舊之間的矛盾
該如何達到一種平衡?
本文整理了10個近期老廠房改造案例
與大家一起鑒賞討論
10個優秀老廠房改造案例
01.百年船政在此沉淀|馬尾船政書局02.老棉紡廠的跨世紀“重生”|濟南金科博翠明湖紡織文化藝術館
03.廢棄工業廠房的華麗變身|成都1979廠房改造精品***
04.舊農用倉庫變身品質***|時倉***
05.格構里的世界|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格子空間
06.喚醒停滯的時間|Moments攝影基地
07.老廠房轉身新花園|中關村數創產業基地
08.構造流動,編組工業時代機械之美|啤酒博物館
09.水泥廠建筑變身時尚打卡地|EvenBuyer買手店
10.創造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新社交空間|Masa攝影基地
01.
馬尾船政書局
地點:福州
設計單位:萬境設計WJSTUDIO
軟裝設計:布魯盟室內設計
船政書局,位于福州市馬尾區船政文化廣場內,原建筑為當地船廠的倉庫。作為該區域文化精神的聚合點,它匯集了船政文化的宣傳、教育以及學術研究等多種功能。
它的設計,以“造船”回顧歷史,以“營書”望向未來——它通過抽象而現代的語言,在室內構建起船舶;同時也以圖書館式的服務與體驗,探索文化傳播的新模式。
更新改造后的書局,由原來的一層空間變為了帶夾層的兩層空間,通過方舟船首的巨大臺階相連。首層作為閱讀與展示的區域,以書為主,似是文化浪潮,引人進入知識的海洋。二層則作為休閑與活動的區域,被設計為甲板,邀人登上船首,繼而可以在一個***性的空間中停留與思考。
方舟中部的中庭,是整個書局的核心。設計以船艙為喻,將它營造為了一處讓人沉浸其中的精神空間。
中庭之下,可移動的書架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布局,構建出了一個滿足閱讀、展示等多種使用場景的復合型圖書室。
方舟的船尾還呈現出了另一種形態的艙室。這個圓形的閱覽區,呼應著船舶中較為封閉的船室,因而被設計為了書局中更加安靜與獨立的一處閱讀空間。
項目面積:1200平方米
攝影:田方方、張錫
02.
濟南金科博翠明湖紡織文化藝術館
地點:濟南
軟裝深化設計執行:深圳市派尚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硬裝及軟裝設計:風合睦晨空間設計
前身為成通紗廠的“國營濟南第四棉紡廠”,是老濟南口中親切熟悉的“國棉四廠”。如今,國棉四廠舊址將要迎來大規模的改造,幸運的是,由金科集團的傾力打造的濟南博翠明湖紡織文化藝術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濟南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和工業遺產。
通過展示出在紡、織、染各個領域發展的歷史文脈以及有關國棉四廠的歷史文獻,讓人們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溫情,脈絡清晰地了解并走進那段輝煌的紡織歲月。
展廳中心位置上方由1500個織布梭子懸吊組合成獨特的藝術裝置作品,成為藝術展廳最亮眼的視覺中心點。兩側的墻面則被打造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紡織物料以及多種紡織布品的矩陣展示光墻,與中心位置的多媒體觸摸屏形成敘事性的巧妙互動。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面積:1300平方米
攝影:孫翔宇、風合睦晨空間設計
03.
成都1979廠房改造精品***地點:成都
設計單位:OAD歐安地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項目位于成都市大邑縣霧山鄉的深山中,是改革***初期三線建設遺留的廠房。為滿足業主方訴求,我們將其改造為一座精品***。改造后的***有21間客房,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包括全日餐廳、咖啡廳、酒吧、多功能廳、會議室、棋牌室、露天溫泉、景觀泳池等配套娛樂設施。
特色大堂吧所在的舊空間為始建于1970年的原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裝配車間,為了體現原有空間特有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屬性,我們盡可能地保留了原廠房的建筑形態和氣質,將原有的工業風格與現代元素完美融合。
餐廳的整體設計具有強勁的視覺沖擊感,其設計靈感源于舊廠房中的機械齒輪。
▼餐廳生成分析
酒吧是由舊發電車間改造而成,兼顧了咖啡、棋牌室等多重功能。同時該空間也是***的“博物館”,陳列展示著舊廠址的遺存機器,身處其中,訪客可以近身感受那段鮮為人知中國“三線建設”歷史,了解它的變遷歷程。
山景客房是由原工廠的餐廳空間改造設計,建筑外立面設置了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與臨近的客房區形成疏密與虛實的雙重對比。
▼首層平面圖
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
攝影:存在建筑
04.
時倉***
地點:北京
設計單位:Evollab&AtelierLEX
一個“藏”在普通村子里的農用倉庫,廢舊已久,局部的屋頂已經破樓,但場地的界限還是非常明確的。站在廠房的門洞前,望著山上陽光照射呈現金色的河防口長城,“時倉”就“誕生”了。
倉庫特殊的空間形態和尺度是時倉最有特點的部分之一,通過抬高舉架強化空間特點的同時,讓原本的空間更舒適,獲得能夠滿足住宿的光照,躺在閣樓的床上直接就能望到對面山上的長城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情。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建筑面積:600平方米
攝影:AtelierdeLeon
05.
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格子空間
地點:中山
設計單位:深圳墨泰建筑、中外建工程設計
這是一個改造項目,舊房子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港口河岸邊,它恰巧處在大型文旅項目“歡樂海岸”用地的中心位置。建筑通過“減量”的改造仍可以加以利用、重獲新生,以更合適的體量與未來的大環境相融合,減輕對道路與河岸的壓迫,還會成為沿河步行景觀帶上的一個富有活力的節點。
▼舊廠房改造前
▼建筑原始結構
▼“減量”拆除示意
▼改造分解
改造后建筑面積:900平方米
攝影:中山華僑城、曾天培、沈馳
06.
Moments攝影基地
地點:杭州
設計單位:三橙立禾空間設計
項目位于杭州市濱江區,前身為杭州雙魚不銹鋼廠,或許不似文物那么“古”,卻也有那個年代的映射?!跋猓厮?,共生。”我們以此界定項目的邏輯。不完全推翻,不照舊保留,在曾經的基礎上,融入當下文化方式和需求。整個廠區歷時四個月設計周期后,以另一種全新的方式延續了生命。于是,『Moments』誕生了。
為了體現時間在空間內的流動感,在維持整個廠區建筑統一性的同時,又確保各個造景在拍攝時的獨一性,我們將廠房宿舍劃分為兩棟獨立區域,分別設計了咖啡廳,酒吧,買手店及展廳等多元化場景,滿足模特對于氛圍及狀態多元化的要求。
柔和的曲線在空間內穿插組合,***的鋼體結構與斑駁的墻面形成鮮明對比,構成了moments獨特的品牌調性與空間秩序。這一方土地,記錄著曾經的故事,當下,又有無數個瞬間在此發生。
▼總平面圖
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攝影:云眠攝影工作室
07.
中關村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基地
地點:北京
設計單位:QUCESS清石設計
學清路站在中關村核心區及清華北大兩公里半徑范圍內,這里作為互聯網企業聚集地,工業時代遺留的老廠房悉數拆除更新,機電研究所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我們希望每個辦公區都像被花園所圍合,讓互聯網企業人員在工作之余望向窗外,便即刻獲片刻輕松,當然,也可以直接步入花園,享受陽光與自然的氣息?!?/p>
從入口進入后,能看到大面積被擴建改造的采光天窗,光從此進入引導行進的方向。采光天窗一直延伸至與中庭連為一體,中庭花園沐浴在自然光線中。
為最大限度地滿足泊車需求,設計師將原有地面下挖到柱子的基礎,作為半地下車庫使用。下沉的中庭花園向外延伸至車庫,帶來不一樣的停車感受。
▼軸測分析圖
▼剖面分析圖
項目面積:21565平方米攝影:鄭焰
08.
啤酒博物館地點:武漢
空間設計:水相設計有限公司軟裝設計:北京夏谷暑雨商業策劃有限公司
湖北雪花啤酒廠運作數十年的任務,塔型廠房也成居民心中的城市地標。如今計劃于原基地建構一座現代的啤酒博物館,負責空間的水相設計希望昔日釀酒機械提煉為建筑語匯,營造別于傳統博物館的參訪行為,并連結地景新舊意涵與共同記憶。
以啤酒試飲吧臺為中心環繞的圓形餐廳,像一座***交流的城市廣場,模擬廠房管線的金屬線條與圓弧燈管盤旋其上,映照著溫暖敦厚的軟木塞天花板,想像著佳釀的芬芳在悠長的時光里緩緩滲入隙孔,于不經意的嗅聞喚醒心底某時某刻。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室內面積:2250平方米攝影:亮點影像HighliteImages
09.
EvenBuyer買手店地點:杭州
設計單位:JIANGJIE·DESIGN蔣杰室內設計工作室
本案所在的雙流水泥廠位于西湖區轉塘鎮,四個巨大的圓筒結構一字排開構成建筑主體,內部互通相連。買手品牌EvenBuyer的全新店面在這里借建筑與設計的語言,講述自身的風格標簽與時尚態度。
剔除粉刷面層后,建筑原有墻體呈現出原始毛坯狀態,獨特的肌理是時代的印跡。在此背景下,不銹鋼及鏡面材質注入強烈反差。
▼平面圖
項目面積:320平方米攝影:汪敏杰
10.
Masa攝影基地地點:杭州
設計單位:QHDStudio權洪建筑研究所
Masa是現如今網絡化所需的產物,滿足攝影需要的一個多場景復合空間。保留原始雙層廠房空間,同時具有復古咖啡廳、藝術畫廊、香薰店、花店、法式生活館、藝術裝置區等多元化場景,空間充實又富于變化,保障了兩層同時拍攝的獨立性。
整個空間以白色為主,不同深淺層次的灰色為輔,局部暖木色地板為空間多了一些溫暖與隨性。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面積:1000平方米攝影:曹亞虎、施權洪
立即獲取,享受更多精彩內容
免費獲取方式:關注+轉發后私信“素材”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由我方再整理,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