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每到中秋節,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總會被無數人想起,王菲翻唱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的歌聲也總會在很多地方響起。
當然,關于鄧麗君和王菲是否唱錯了歌詞的爭議也是每年都有,這句歌詞就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里的“低綺戶”,或者干脆就是一個字:綺。
這個“綺”到底該唱“起(qi三聲)”音還是該唱“以”(yi三聲)音?
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人說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的就是“以”音,還有的說小時候老師教的明明是“起”音,爭論不休。
有比較嚴謹的網友拿出了百科上的介紹,上面標注的就是“起”音,而且特意注明了讀“qi”和“yi”音都是不對的。
難道鄧麗君、王菲都唱錯了?難道那么多網友的記憶都錯了?
一、記憶不會錯
在筆者的記憶中,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低綺戶”確實學的是“以”音,因為一開始有些同學“認字讀半邊”讀成了“奇”音,老師還特意糾正過,所以印象很深。
所以,后來當看到女演員張雨綺的名字時,筆者的第一反應也是讀“張雨衣”,內心還有些陰森:怎么起個“雨衣”這樣的名字,畢竟雨衣在特定語境中有特定內涵。
既然有那么多網友記憶中“低綺戶”都是讀“以”音,這說明不可能存在天南海北那么多人同時記憶錯誤的情況,這可不是什么曼德拉效應,畢竟小時候沒網絡,不會引發如今這樣的全網爭論。
二、歌手們怎么唱
有網友說當年那些教學生讀綺字為“以”音的老師都是受了鄧麗君《但愿人長久》的影響,這話顯然有些過分,畢竟老師們是按教學大綱教的,鄧麗君再紅也不會同時影響那么多學校的教師。
最受影響的是王菲,她后來翻唱《但愿人長久》時,完全照搬了鄧麗君的唱法。
當然,也有沒受鄧麗君影響的人,比如張學友,他也翻唱過《但愿人長久》這首歌,不過,吊詭的是,他居然唱了兩版不同的音。
有網友拿張學友舉例,說他唱的就是“低綺戶”就是“起”音,確實如此,張學友在有些場合唱的確實是“起”音,但筆者找到張學友2004年的演唱會視頻,他在里面唱的也是“以”音。
《但愿人長久》這首歌的填詞當然是蘇軾,作曲是臺灣省著名音樂人梁弘志,他代表作很多,如《恰似你的溫柔》、《抉擇》、《驛動的心》等。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鄧麗君《但愿人長久》的唱法是受梁弘志影響,但以梁弘志作家、詩人、詞人和作曲人的四重身份,他給鄧麗君指導一下這首詞的讀音應該是大概率的事情,這說明梁弘志很可能就是按照“以”音教的鄧麗君。
可能有些網友會說港臺地區的藝人不一定有文化,比如傳說中的李玟和《滿江紅》就是代表,其實不然,港臺地區一些老派音樂人都是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他們的國文功底可不淺,有些人甚至很高,而且他們絕大多數沒經歷過簡化字普及教育,對古文的研究和熟悉可能比很多大陸音樂人深厚得多。
《恰似你的溫柔》的歌詞是梁弘志上高中時寫的,這足以說明他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中秋晚會《灣區升明月》里,同樣來自臺灣省的藝人吳奇隆也唱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句,他唱的是“起”音。
三、“qi”有證,“yi”有據
吳奇隆之所以沒按照鄧麗君和王菲的唱法唱“以”音,估計是受過央視的指點,畢竟央視的標準發音都是按照現代漢語字典來的,字典里“綺”字只有“起”一個讀音,沒有“以”這個讀音,那央視自然會遵循字典,吳奇隆唱“起”音是沒錯的。
有字典為證,是不是就意味著鄧麗君、王菲、張學友都唱錯了?
不一定。
雖然“綺”在現代漢語字典和很多研究漢字的工具書如《說文解字》、《古漢語常用詞詞典》中都只讀一個音“起”。
但是,在《康熙字典》里明確標注了“綺”字還有另外一個音“螘”,用作人名,《莊子》里就有人叫士成綺,“螘”意思為小蟲,音同“蟻”,也就是“yi,三聲”。
《漢語大字典》里則采納了《康熙字典》里的說法,也標注了“綺”還有一個用作人名的讀音,也就是“以”音。
網絡上也有年紀比較大的網友指出,他老人家70年前從前清秀才那里學到的就是讀“以”音。
這說明,在之前“綺”確實有兩個讀音,之所以網友們出現不同的記憶,很可能跟一本書有關。
1985年12月廣電部和國家語委、國家教委(今教育部)聯合發布了一本《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本書里規定了“綺”字統讀為“qi,三聲”,也就是“起”音。
國家教委之所以這么特意規定,肯定是因為之前“綺”字有不同流行讀音造成的,如果只有一個流行讀音,教委也不會單獨把這個字挑出來統一讀音。
由于教材的修訂肯定不是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下發后就能立即進行,所以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學生學到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低綺戶”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讀音,然后各地各年齡段的網友也就會有不一樣的記憶。
港臺的教材肯定和大陸的教材不一樣,梁弘志上學時學的是“以”音,自然他給鄧麗君指點的也就是“以”音了。
四、該怎么讀,又該怎么唱?
問題來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里的“低綺戶”到底該怎么讀?《但愿人長久》里的“低綺戶”到底該怎么唱?
筆者認為,參加考試和讀這首詞時,是應該采用“起”音的,畢竟這是目前字典里的統一讀音。
如果是唱《但愿人長久》,還是應該唱“以”音。
第一,漢字在不同的地方確實會發生讀音的變化,還是舉張雨綺的例子,如果按照單個字念,她的名字應該讀“張雨起”而不是“張雨奇”,更不是“張雨衣”,但是,實際上她的名字正確讀法應該為“章魚起”,央視主持人在春晚上就是這么念的,這確實是最準確的讀法,“雨”字在這里必須讀二聲而不是正常的三聲。
“綺”在蘇軾那個時代本身就有兩個讀音,讀“以”當然是可以的。
第二,在唱“低綺戶”時,顯然“綺”字唱“以”音會更流暢更通順,因為“低”和“以”連起來唱不用改變發聲方式,唱“起”音時反而有些別扭。
要知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首詞啊,詞本身就是用來唱的,蘇軾填詞時肯定要想到發聲方式,就算他沒想到,后世唱這首詞的人也會想到,所以干脆將“綺”字本來就存在的“以”音挪過來用。
只是,由于上文所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原因,“綺”字的“以”音被取消了,所以才造成如今網友們爭論不休的現狀。
總結起來就是,“低綺戶”讀成“低起戶”肯定是對的,“低綺戶”唱成“低以戶”也沒問題,鄧麗君和王菲沒唱錯。
相關文章:蘇軾本人讀yi音?“低綺戶”中“綺”字讀音新解,粵語存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