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蓮花開有清流
文丨謝軍
有一種花,她盛開時如同寶石一般美麗,這種花人們稱為“石蓮花”。石蓮花頑強、富貴、永恒,她不僅代表著永不凋謝的愛!而且還是清心解熱開胃的良藥。
在湖南漣源市七星街鎮(zhèn)菜花村鷲峰山就有一座建于明未清初時期的石蓮奄,進去的石門上有一對聯(lián):
蓮池涌甘露楊枝普拂濟度眾生,
石山皆鷲峰涎雨遍施化育萬物。
這幅對聯(lián)向人們敘說著石蓮庵的來由:
明清以前,傳說一個名叫石蓮的女道人本是離此40公里外一祖師殿住持。一日,她獨步林中,覺得神智恍惚,雙腳打飄,突見一只鷲鳥從天而降落在跟前,她彎腰將其抱在懷中。石蓮熟讀詩書,很早就知道《淮南子·說林訓》記載:“猛獸不群,鷲鳥不雙”之說。她知道鷲鳥乃大型猛禽,卻投身懷中,必有緣故,可能是因為干渴,也許還受了點傷。于是,石蓮與鷲為伴,細心呵護著鷲鳥……
一日傍晚,石蓮在鷲鳥的引導下化緣來到鷲峰山,石蓮口渴難熬,在池邊以缽取水,與鷲共飲。飲罷,她頓覺身體輕爽,精神煥發(fā),離開池邊時依依不舍。鷲鳥似有同感,未走多遠,突然從石蓮懷中騰空而起,扭頭顧盼,連叫三聲。石蓮見狀,緊隨其后,卻見鷲鳥扎入池中。霎時靈鳥銷聲匿跡,石蓮難舍離別之情,不忍離去。當晚便就近借宿當?shù)剞r(nóng)家,以期愛鳥歸來。石蓮長夜難眠,盤腿修練,耳邊似乎不時傳來鷲鳥細語:此地可修道成仙……
次日,石蓮按照鸞鳥點化地點,重返池邊,環(huán)水觀望,尋覓愛鳥蹤跡。石蓮為感謝極富靈性的鷲鳥點化之恩,在此歷時兩年牽頭修建了廟宇,并命名為“石蓮庵”。
庵內(nèi)供奉有觀世音、太白金星、全真祖師等大小圣像18余尊。庵外門碑精致秀美,門額上方雕刻“石蓮庵”三個大字,繁體楷書中略微帶點行書,書法中糅合了唐楷和魏碑風格,其筆鋒有力,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
鷲峰山樹木青翠中伴有美妙的流水聲,與石蓮庵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的良辰美景。
石蓮庵上的山泉甘甜爽口,被人們稱為“圣水”。石蓮道長于是用大水缸接入后,夜放石蓮庵門外。附近的人們常于夜半時候看到響水洞(蓮花奄之上的深潭)只見上面飛流直下的瀑布象正在***的金光閃閃的蓮花,光芒四射。屆時,石蓮庵里的觀音,仿佛伸出玉手,摘下山上的樹枝,在響水潭中蔌水揮灑。到了早上,人們還可以在樹葉,小草,禾苗上看見晶瑩欲滴的“甘露”呢。于是附近流傳著“觀音顯圣蓮花開,玉女拈香點燈來,凈瓶裝滿甘露水,樹枝蔌水灑塵埃”的歌謠。
去年年初,有位在這片神奇地方土生土長的劉敘中先生,在外歷經(jīng)艱辛打拼20多年、小有成就后,他一直有個夢想:要讓家鄉(xiāng)的綠水青山煥發(fā)生機、造福桑梓;他想發(fā)揚石蓮的大愛無疆,做上善若水的傳承者,于是他請來了最***的勘探和檢測隊伍對這里的水質(zhì)進行了四十多項取樣分析,檢測報告顯示:這里的水質(zhì)綜合指標是湖南省最好的。于是他投資近2000萬辦起了水廠,產(chǎn)品名為“石蓮山泉”。
劉敘中把辦水廠當成一份公益事業(yè)來做,對生活不能自理、條件較差的農(nóng)戶,他免收水費。他把水廠當成是搭建起一個“情系故里、報效家鄉(xiāng)”的平臺,帶動生產(chǎn)和生活水平較差的鄉(xiāng)親一同致富,共同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一個沒有愛心的企業(yè),做不長也走不遠。”劉敘中經(jīng)常這樣說。村里有一些較窮的村民,他每年要籌措經(jīng)費上10萬為他們服務,為了關心村里的下一代,他一次性捐款20萬人民幣。成立初期,他為一些貧困戶免費供水,不收取任何費用。與此同時,他己安置本村25人在水廠就業(yè)。
在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領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路上,劉敘中不忘鄉(xiāng)親一同發(fā)展已初見成效。劉敘中堅信:家鄉(xiāng)土肥水美,又是福地洞天,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腳踏實地把水的事業(yè)做強做大,這里的鄉(xiāng)親們一定會共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