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3月31日訊(記者唐頻輝)春暖花開,正是春茶采摘時,主打茶旅融合的湘豐茶業莊園,是怎樣一番景象?近日,由湘豐茶業集團主辦的“‘豐標不凡’2022湘豐產品質量媒體行活動”在此舉行,來自全省各界的20多家權威新聞媒體齊聚于此,探尋春天第一抹新綠。在湘豐茶業集團董事、常務副總張超的帶領下,媒體考察團一行首先參觀了湘豐茶業莊園,了解了茶園生態培管、有機種植、標準化加工質量控制環節。
今年春茶品質比往年更好
湘豐茶業集團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張超介紹:“今年開春因為連續低溫,茶樹3月初才慢慢發出芽頭,緩慢生長的茶芽更適宜氨基酸的形成,同時因為連續大雪,消滅了越冬的害蟲,今年茶葉的品質會比往年更好。”
采茶工人告訴記者,為了提高產品的勻凈度,采茶堅持“三不采,三不要”,即不采雨水葉、露水葉、病蟲害葉,無芽不要、病芽不要、焦芽不要。一位采茶姑娘采摘下一片芽頭,笑著對記者說:“你看,我們的頭春茶,只采這種頎長、肥壯的芽葉。”
茶旅融合核心是茶文化
來莊園體驗采摘樂趣,是不少游客非常喜歡的活動。采下芽白、一芽一葉或是一芽兩葉,把這些新芽放進茶簍里,仿佛把春天采摘了下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鄉村游火熱,湘豐茶業莊園針對性推出了茶藝課堂、茶園尋寶、采茶體驗等一系列茶文化研學之旅活動,可帶領游客走進茶山,深入源頭踏青游玩,通過聽、看、做、品、悟相結合,讓游客從方方面面去感受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打造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有機融合,生態茶園是基礎,人文景觀是依托,茶文化是核心。在古茶科普園,數百棵樹齡上百年的古茶樹,成為湘豐茶業莊園的一大景觀,這些從云南、緬甸等地移栽過來的古茶樹,壯碩雄偉,其中有些樹齡已逾千年。目前,茶園里建立了“種質資源庫”、木本古茶苗的子二代扦插園,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生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所實施戰略合作,通過茶園測土配方施肥、茶樹科學修剪、茶園復合生態套種、節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打造出的標準化、生態化茶園,成為茶文化研學之旅的絕好課堂。
忙時賣茶葉,閑時“賣”茶園
為延長茶文化研學之旅鏈條,湘豐茶業集團采用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標準化生產線,也***成為體驗觀光的一部分。
記者在生產中心看到,一條長120米的生產線,14道加工工序,僅有2名工人在車間操作,一個檢查設備運行情況,一個通過電腦進行智能化操作。隨著產業現代化的提升,湘豐茶業集團自主研發出了更符合國內茶葉市場訴求的茶葉加工裝備——“蒸汽熱風殺青”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在質量檢測中心,游客可見證一系列質檢流程,通過對原料驗收、拼堆半成品、出廠成品及生產現場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保障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品質和安全。
變產區為景區,變茶園為公園,變勞動為運動。作為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茶主題活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茶文化旅游體驗園,在湘豐茶業莊園,帳篷***、觀光平臺、露營基地等游樂休閑設施,常會讓人眼前一亮。通過將茶園建成旅游景區,將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莊園實現了“忙時賣茶葉,閑時‘賣’茶園”。近年來,湘豐茶葉基地每年都能迎來超過30萬人次的游客,通過茶旅融合,周邊老百姓被帶動起來,周邊民宿、農家樂餐飲都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