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世界上第一個“癌癥疫苗”
臧天朔和師勝杰兩位名人都是因肝癌去世,肝癌該怎么預防呢?臧天朔因肝癌于2018年9月28日去世,年54歲。
而師勝杰,據說是死于胰腺癌肝轉移,而非原發性肝癌。
要說因肝癌去世的著名藝人,還得數傅彪,雖經兩次肝臟移植仍于42歲英年去世。
肝癌的預防,首先在于了解發生和危險因素如何預防肝癌,首先要了解肝癌的發生和危險因素。
我國是世界上的肝癌王國,全球每年新發肝癌70~100萬,大半發生在東亞和東南亞,其中半數發生在人口數占世界人口總數25%的中國。
這體現在男性肝癌世界地圖上呈現刺眼的“中國紅”。
我國的肝癌不僅發病數多,而且發病年齡更為年輕。亞洲以外地區肝癌很少見于40歲以前,發病高峰年齡在70歲左右。
在我國,肝癌是60歲以前最常見的成年人癌癥。
前不久發布的2018年中國癌癥報告顯示,肝癌是2014年我國15~44歲年齡段男性最常見的癌癥,45~59歲年齡段也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
我國肝癌為什么如此高發?而且發病年齡更年輕?這是由于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地區肝癌的發生原因與其他地區不同所致。
我們知道,癌癥是一種基因變異病,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中會有一定比例的錯配變異幾率,增殖越活躍,出現變異的機會越高。因此,常見的癌癥都發生在代謝增生活躍的組織。
肝癌的發生,首先就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臟破壞后,肝細胞活躍的再生能力。
導致肝臟長期慢性破壞繼發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酒精性肝炎(病),非酒精性肝炎(肥胖、脂肪肝)。
其次是一些毒素(最主要的黃曲霉毒素,和一些化學品職業暴露),病毒因素導致的基因變異。
以及一些遺傳性肝病和代謝性疾病。
所謂預防,就是針對發生原因中可以人為改變的因素作出調整,從而盡量減少疾病的風險。
具體到肝癌,最主要的做到以下三點:
給孩子接種“肝癌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被譽為“宮頸癌疫苗”,受到廣泛關注。
然而,人們所不知道的是,乙肝(HB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通過大規模接種來有效預防的癌癥的疫苗,完全配得上“肝癌疫苗”的稱號。
因為,HBV感染是肝癌首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在我國及東亞地區。
根據WHO的報告,HBV是僅次于煙草的人類致癌物。
HBV慢性感染往往歷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路徑。
研究發現,HBV感染高發的東亞地區HBV相關性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發病率高達2.7%。
但是,研究也發現,HBV相關的肝硬化并非HBV導致肝癌的唯一機制,即使在無癥狀HBsAg攜帶者,肝癌的發生率也升高,達0.5%;沒有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0.8%,均顯著高于HBsAg陰性人群。
說明,HBV感染本身也增加肝癌風險。
日本的研究發現,HBV初始感染與肝癌發生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為50年。
我們知道,大多數乙肝感染發生在新生兒期。
這樣,HBV感染相關的肝癌也就順理成章地發生在50歲前后,遠早于歐美國家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硬化相關的肝癌的發生。
而我國臺灣的經驗已經證實,通過大規模HBV疫苗接種可以大大降低了兒童和青少年HBsAg攜帶者的發病率,從而降低了兒童肝癌的發病率。6-14歲少兒肝癌年平均發病率從1981-1986年的每10萬名兒童的0.70,下降到1986-1990年的0.57,1990-1994年進一步下降到0.36。
雖然,直到2002年我國大陸地區才將HBV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規劃,但是,已經有大量研究顯示顯著降低兒童和青少年HBsAg攜帶者的發病率。同時,有限的數據也顯示,0-19歲的肝癌死亡率在15年內大幅度下降了95%。
這些充分的證據證明,我國的肝癌高發,以及發病年齡的年輕化,首要的原因在于HBV的高感染率。而接種HBV疫苗可以有效的通過阻止HBV的感染來預防肝癌的發生。
因此,遵照國家免疫接種規程,及時給新出生的孩子完成三劑次HBV疫苗接種,是預防肝癌的第一步。
遠離酒精,遠離肝癌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是長期大量飲酒者的一個可能的人生路徑。
據研究,長期過量飲酒10-12年的人群中,有10-35%的人會患上酒精性肝炎,8%-20%會患上肝硬化,其中很多都會最終患上肝癌。
因此,遠離酒精是預防肝癌的另一個自己可以選擇的預防措施。
控制體重,遠離肥胖,遠離肝癌等肥胖相關的癌癥超重/肥胖——非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是胖子們的一條可能的人生路徑。
而且不止肝癌,證據顯示超重/肥胖與13種癌癥的發生相關,占全部人類癌癥負擔的一半。
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遠離肥胖,是預防肝癌的另一個可以自我控制的途徑。
做好以上三件事,就可以預防大多數肝癌。
其他危險因素和注意事項還有:
遠離霉變谷物性食物黃曲霉毒素B1是黃曲霉真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謝產物,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強的致癌物質,尤其是可以導致肝癌。
曲霉毒素B1主要是通過相關真菌污染玉米、花生和豆類等谷物途徑增加肝癌風險,因此與氣候因素和糧食儲存條件高度相關,因而主要影響我國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地區。
在我國南方地區,盡可能避免使用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也是預防肝癌的重要舉措。
預防和控制丙肝丙肝是肝癌發生的另一個因素,預防和控制丙肝也是預防肝癌的一個途徑。
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肝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肝癌風險增加2至3倍。
因此,預防和控制糖尿病也是預防肝癌的途徑之一。
遠離含馬兜鈴酸及其他一些肝毒性中草藥2017年,由臺灣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合作小組發現,亞洲地區肝癌中很大比例存在馬兜鈴酸導致的特異性基因突變的特征,顯示馬兜鈴酸可能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很多中草藥也含有肝毒性成分。中草藥肝病是我國肝臟損害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上所述,任何慢性肝臟損害導致的細胞再生都有助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因此,遠離含馬兜鈴酸及其他一些肝毒性中草藥,在我國預防肝癌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