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夜交藤的藥用價值與禁忌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夜交藤的作用及禁忌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夜交藤
又名:首烏藤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心、肝經。
養血安神兼可通經活絡
夜交藤具有養心安神、養血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于陰血虛少引起的失眠,血虛身痛以及皮膚癢疹等。《本草綱目》中記載,夜交藤“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本草從新》中還記載,夜交藤“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夜交藤還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抗腫瘤、利尿、抗菌等作用。
【夜交藤小檔案】
古稱何首烏有雌雄之分,入夜則藤蔓相交,故名夜交藤。《斗門方》云:“取根若獲九數者,服之及仙,故名九真藤。”夜交藤主產于河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地。藥用部位是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藤莖,何首烏屬蓼科,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生于草坡、路邊、山坡石縫隙及灌木叢中。一般在夏、秋采取,除去細枝、殘葉,切段,曬干。現代研究發現,夜交藤中含有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β-谷甾醇等。
【功效主治】
功效養心安神,祛風通絡。
主治1.用于陰血虧虛引起的虛煩、失眠、多夢等。2.用于血虛肢體酸痛、風濕痹痛等。3.外洗用于皮膚瘡疹瘙癢等。
【真偽鑒別】
據報道,部分地區將自首烏藤代作夜交藤用,但二者功效不同,應予以區分。正品夜交藤,莖細長圓柱形,常扭曲,無毛。葉互生,具長柄,無毛。莖斷面托葉鞘膜質抱莖。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髓部白色疏松。味微苦、澀。白首烏藤是蘿摩科鵝絨藤屬植物耳葉牛皮消、戟葉牛皮消的帶葉莖藤,莖圓柱形,葉對生,莖斷面無托葉鞘,類白色,有粉性,髓部常中空,味苦、甜。
【注意事頊】
夜交藤外用時可煎水洗或搗爛外敷。
夜交藤功效主治:1.養心安神;2.祛風通絡:夜交藤性善走竄,專予搜風,舒筋活絡,而治行痹;3.癰疽瘰疬:夜交藤搗碎外敷,清熱消腫,托毒生肌,用治癰疽瘰疬等證;4.風瘡疥癬:瘡,泛指發于皮妖淺表,有形,焮癢,破后潰爛之病;風瘡,則指與風邪有密切關系的瘡病。疥,為疥蟲侵染皮膚所致之病。癬,所含內容更廣,古分干癬、濕癬、風癬、白癬、牛癬、圓癬、狗癬、雀眼癬、刀癬等九種。上述疾患,皆為常見皮膚病,可用夜交藤,祛風治瘡,殺疥療癬,煎湯洗浴,甚為有效燥狂屬實火者慎服;建議這種狀況到中醫院看中醫比較好,不可隨便使用,中醫虛實常人比較容易混淆。
夜交藤具有養心安神,祛風,通絡之功效。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濕痹痛,風疹瘙癢。
夜交藤的作用:鎮靜催眠作用、降脂作用。
夜交藤,中藥名。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分布于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夜交藤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長2-4米,多分枝,具縱棱,無毛,微粗糙,下部木質化。葉卵形或長卵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兩面粗糙,邊緣全緣;葉柄長1.5-3厘米;托葉鞘膜質,偏斜,無毛,長3-5毫米。
擴展資料:
副作用
1、頭暈和反應遲鈍
夜交藤在治療失眠上面有比較好的作用,但是也有比較好的鎮靜作用。在這個前提下,如果長期使用或者使用過量的話就會出現頭暈和反應遲鈍的現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話,在治療失眠過程中,如果長期依賴這種藥物,大家會形成依賴性。
2、惡心嘔吐
雖然夜交藤對于腸胃的***沒有那么大,但是如果服用的時間太長的話,還是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反應。這個一方面跟用量有關,另外一個方面也跟用法有關。一般情況下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副作用,那么大家一般停藥就可以恢復正常,大家不需要過分擔心。
以上就是對夜交藤的副作用的介紹,對于大家來說,很多時候在服用中藥的時候也要知道夜交藤的副作用,這樣萬一身體出現不舒服的話,也可以做到心里有數。當然自己不可以擅自用藥,不然的話肯定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當然除了治療失眠,對于風濕骨痛和皮膚瘙癢等癥狀也有比較好的治療作用,大家還是要合理運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夜交藤
關于夜交藤的藥用價值與禁忌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