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為:Howtoprotectthefirst‘CRISPRbabies’promptsethicaldebate的文章,討論了對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的保護所引發的倫理爭議。
△圖源:官網截圖
此前,賀建奎本人因“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被調查,并于2019年12月以“非法行醫罪”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有消息人士稱賀建奎應該會在近期出獄。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這也是世界首個基因編輯嬰兒。賀建奎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受精卵上刪除了CCR5基因,希望出生的被編輯的嬰兒擁有對艾滋病的抵抗能力。
這一行為隨即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輿論風暴,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廣泛譴責,科學家呼吁全球范圍內暫停基因編輯用于植入的人類胚胎。目前已有多個國家立法禁止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可遺傳的記憶編輯。
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后,兩位著名生物倫理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邱仁宗研究員和華中科技大學雷瑞鵬教授呼吁***建立一個研究中心,致力于確保第一批基因編輯嬰兒的福祉。他們在一份文件中對如何保護這幾個基因編輯后出生的孩子給出了具體建議,這一文件已經與多位科學家、多個中國部委以及Nature分享討論,但尚未發表。
邱仁宗研究員和雷瑞鵬教授指出,這些基因編輯后出生的孩子需要特殊保護,因為他們屬于“特殊群體”,CRISPR基因編輯可能會在他們的基因組中產生錯誤(例如脫靶性、潛在致癌性等等),而且這些錯誤可能會遺傳給他們將來的孩子。因此,建議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基因組測序,以檢查是否出現異常,包括在未來對他們的胚胎進行基因檢測。
邱仁宗研究員和雷瑞鵬教授還建議,賀建奎應當為被他基因編輯的孩子承擔責任,賀建奎和他當時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應當為這些孩子的醫療費用出資,并為他們將來的健康和福祉承擔主要的財務、道德和法律責任。
科學家們對這一討論表示歡迎,但也有許多人擔心這些建議的做法會導致對這些基因編輯嬰兒進行不必要的監視。
英國肯特大學的社會學家JoyZhang則表示,實際上科學家們很難知道該提出什么建議,因為幾乎沒有關于這些孩子們目前狀況以及當時受孕情況的信息,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中國對這些信息進行了非常嚴格的保密。
震驚全球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中國誕生首位CRISPR基因編輯嬰兒,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在受精卵上進行編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誕生)。這對雙胞胎的CCR5基因經過CRISPR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該消息廣泛傳播并引起巨大爭議。
CRISPR基因編輯是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已成為常規實驗技術,通過CRISPR技術實現基因編輯并無技術難度。但是該技術尚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如脫靶性、潛在致癌性等等。賀建奎此次的實驗,在技術上并無突破,但卻挑戰了人類倫理,制造人類基因編輯的嬰兒,因此遭到國內外一致譴責。
2018年11月28日中午,賀建奎現身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他表示一對基因編輯后的雙胞胎已經出生,還有一個基因編輯嬰兒還在懷孕中,此外,還有十幾個成功編輯的胚胎在他的實驗室中。
賀建奎稱招募志愿者的標準是父親感染艾滋病,而母親正常,總共招募了8組,其中1組退出,最后只剩7組。整體的流程是先獲取父母親的外周血,例如HIV陽性的父親和HIV陰性的母親,進行Sanger測序,這一步可以從父母的基因組檢測到全新的插入缺失標記,目的在于建立個體化的脫靶高危位點庫。接下來通過卵胞漿內單***顯微注射技術把CRISPR基因編輯組分Cas9和sgRNA注射到受精卵中,從而在受精卵層面敲除CCR5基因,并在體外培養成囊胚,然后進行胚胎種植前基因診斷,最后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將胚胎移植到母親體內,直到生下孩子。
△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分享的PPT
之所以選擇敲除CCR5基因,是因為CCR5是HIV-1入侵人類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CCR5缺失后,HIV-1將難以入侵,可以起到抗艾滋病感染的作用。
對于已出生的這對基因編輯雙胞胎,賀建奎稱通過全基因組測序檢測發現結果符合預期,兩個等位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編輯。全基因組基因測序發現了一個潛在的脫靶風險,但是距離其他基因都很遠,該風險已告知嬰兒父母,而父母堅持受孕。
對此說法,基因編輯領域頂尖科學家劉如謙(DavidLiu)表示質疑。劉如謙問到:父親HIV陽性,母親HIV陰性,可以通過“洗精”(spermwashing)生下健康的孩子,完全沒有醫療需求和必要進行CRISPR基因編輯,這些孩子在醫療上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賀建奎的回答是:“對全球眾多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來說,這是很有必要的。我曾經去過一個村子,那里有30%的人都感染了艾滋病。對這個項目來說,我對我們所做的感到驕傲。孩子的父親曾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現在,他告訴我今后會好好工作,努力掙錢,好好照顧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劉如謙追問:如果患者可以決定,一個醫生或者科學家向公眾解釋或者引導公眾的責任究竟在哪?對于這個問題,賀建奎拒絕回答。
當初基因編輯的三個嬰兒,如今已是蹣跚學步的兒童,他們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基因編輯的孩子。邱仁宗研究員認為,將來也許還會有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但不大可能出現在中國,因為對賀建奎的嚴厲處罰讓其他科學家不會越界。
不過,還有其他科學家對植入基因編輯的胚胎感興趣,俄羅斯科學家DenisRebrikov就曾在2019年計劃創造更多基因編輯嬰兒。他的計劃是對GJB2基因進行編輯,讓遺傳性耳聾夫婦生下正常的孩子,但至今仍沒有人參加這項研究,因此尚未進行實質性的胚胎基因編輯。
DenisRebrikov是俄羅斯最大的產科醫院——莫斯科Kulakov國家婦產科和圍產科醫學研究中心的基因組編輯實驗室負責人,也是俄羅斯國立研究醫學大學的研究員。
哥本哈根大學專門研究生殖技術的人類學家AyoWahlberg認為,中國的三個孩子不會是最后的基因編輯嬰兒。
過渡監視
邱仁宗研究員和雷瑞鵬教授起草這份建議文件時,不僅考慮了這三個已經出生的孩子,這些保護措施同樣適用于未來可能出現的基因編輯孩子。
但有研究人員并不贊同這種所謂的“特殊保護”,以內沒有證據表明基因編輯對這幾個孩子產生了傷害,這種“特殊保護”可能帶來的是嚴格的監視。
邱仁宗研究員表示,基因編輯確實可能沒有對這些孩子產生傷害,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但誰又能確定呢?因此,定期進行基因組檢測,就能解決這種不確定性。
最近幾年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能夠更仔細地檢測基因組中被編輯的位點,從而尋找任何可能導致潛在傷害的跡象。這些孩子的余生都要進行定期的基因測序,以評估基因編輯的程度以及潛在的健康影響。
但這種保護和監測,應當吸取LouiseBrown的教訓,她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于1978年7月25日在英國出生,她的出生在當時同樣引發了極大爭議,她的一生在不斷接受的各種醫學測試中度過,她也曾描述自己為了過上正常生活所做的掙扎。
從長遠來看,如果這三個基因編輯后出生的孩子成為像LouiseBrown這樣的“公眾人物”,他們也同樣難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編譯作者:王聰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512-w
往期精彩回顧|孩子成績差,可能因為父母愛吸煙......|為什么蹲著才是最好的辦公姿勢?|廣東降溫凍死一頭牛?研究稱極端天氣或致衰老加速|嚴肅提問:年輕人如何預防猝死?-掃碼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科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閱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