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一只大鵝不小心闖進了老虎園。
兩只老虎準備過來嘗個鮮。
結果,大鵝竟然扇著翅膀,一個突刺,跑上去襲擊老虎。
兩只老虎被嚇得連滾帶爬。
那只白老虎不服,結果,第二回合,又被大鵝追得滿園子跑。
黃老虎躲在很遠的地方,話都不敢說……
大鵝昂首挺胸,老虎慫成狗熊。
這真的是活久見,影片當真沒有作假嗎?
原來,這件事兒就發生在去年4月5日,是河北保定的一家動物園。
老虎是從海外引進的孟加拉虎,少年派同款。
而大鵝本來應該是被扔進去的下午茶,結果那天飼養員沒買到母雞,就隨手買了一頭大鵝回來……
在國外,動物園里也出現過這種畫面,大鵝襲擊金剛。
金剛被追得連滾帶爬,就連拍胸脯,也都顯得那么無力……
所以,大鵝究竟是一頭什么樣的上古神獸?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故事。
兇猛的牙齒教科書上說,鳥沒有牙齒,用喙啄食。
但顯然,鵝是家禽,屬于鳥類,它有牙齒,而且是上中下三排,連舌頭上都是牙。
俗話說,沒被大鵝追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
所以,很多小同學開始質疑教科書的說法。
于是,生物學家出來打補丁了,他們說,鵝嘴里不是牙齒,是一種叫做齒狀喙的結構。
這種結構,本來專屬于那些已經滅絕的遠古巨鳥,這是他們用來獵捕大型動物的鎖扣。
但后來,這些巨鳥沒有熬過食物短缺的地球大災難,全部滅絕了,反而是一些食量不大,嘴里沒牙的小型鳥類存活了下來,變成了今天各種各樣的鳥。
這樣看來,今天的鵝嘴里重新長出了齒狀喙,這也許就意味著,它們體內的遠古基因正在覺醒吧。
兇猛又巨大。
俗話還說,寧讓狗咬,不被鵝擰。
它這口齒狀喙,只要咬上你,絕不松口,你一掙扎,它那條細長的脖子還會把全身的抖動放大,讓你深刻的體驗會一下被老虎鉗擰肉的感覺……
所以,鵝真的算猛禽嗎?
2016年·加拿大溫哥華島時間回到2016年,加拿大的溫哥華島,攝影師麗薩(LisaBell)正在度假。
突然,她聽到院子里非常吵。
往外一看,原來是一只白頭鷹騎在一只加拿大鵝身上。
鵝廠基本已經開始裝死了。
白頭鷹就放松了警惕,開始在鵝身上調整姿勢。
接著,鵝把尾巴一彈,奮力掙脫,翻身起來,重新回到了拳擊臺上。
眼看著大戰就要開始了,麗薩擺好相機。
結果沒想到,加拿大鵝竟然逃跑了,一著急,還飛了起來。
顯然,天空是老鷹的主場,飛上天那絕對是找死。
但很快麗薩就發現,大鵝往前飛,是為了趕緊撲騰到前面的池塘里去。
進入池塘以后,大鵝開始擺出攻擊姿勢,把頭壓低,露出齒狀,隨時準備突襲。
還開始扇翅膀,挑釁白頭鷹。
結果,白頭鷹看到這架勢,竟然忍了,拍拍翅膀飛走了……
麗薩這一組鷹鵝大戰的圖片發布后,北美網友們立刻炸開了鍋。
他們都在說,白頭鷹是美國象征,加拿大鵝是加國國寶。
被騎在身上,感覺真的很形象啊。
但前面不是說好的猛禽大鵝嗎?怎么就這樣顏面掃地了?
顯然,這個故事還有下集。
2012年·英國西威爾士這次,是西威爾士。
當攝影師擺好相機的時候,天空中的那只老鷹,已經一頭扎進了水里。
接著,不一樣的故事發生了。
大鵝一個閃身,騎到了老鷹身上。
還不停地把老鷹往水里按,老鷹掙扎,大鵝就使勁兒撲騰翅膀,那架勢,看來是非得把老鷹淹死不可。
原來,前面的那只加拿大鵝是在耍詭計。
還好當年的白頭鷹沒有上當。
要是跟著追到水里,就到了大鵝的主場,它就能像這樣,利用水性,反殺老鷹。
后來,老鷹算是被攝影師救了一命。
看著這只落湯鷹的眼神,終于懂了當年的白頭鷹為什么就那么忍了。
原來,這是一個會裝死,還會耍詭計的水中猛禽。
連白頭鷹都怕它。
故事分享到這里,可能有朋友要說,這都是歐洲鵝,和中國鵝不一樣。
它們是灰雁的馴化品種。
中國鵝是鴻雁的馴化品種。
那中國鵝也有這么厲害嗎?
2013年·中國新疆這年,中國新疆沙灣縣的警察局當中,走出了一群大鵝。
記者趕過去采訪的時候,民警說,安集海中隊、東灣***轄區內有廣大的農村基層人員。
如何做好安防?
這群大鵝,正是他們在基層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僅要加強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同時,他們也將——鵝防——納入了安防一線。
民警繼續說,家禽中的鵝警惕性非常高,聽覺異常敏銳,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群體報警。
同時,大鵝很勇敢,看見陌生人入侵就會拍著翅膀展開攻擊,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狗好使。
因為,一般一戶居民家中,只會養一條狗。
但入侵者可以通過肉包子賄賂狗,還可以通過毒包子毒死狗。
而鵝不一樣,一養就是一群,晚上視力還極好,入侵者根本沒法投毒和賄賂,想要靠蠻力在一瞬間放到一起會飛的鵝,也很難做到。
所以,綜合考慮鵝群在實際安防中的出色表現,警隊把鵝防推廣到了一些偏遠的***和居民家中。
2013年以來,這群鵝防大軍,已經昂首挺胸的活躍在安防第一線。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故事。
原來,中國鵝已經力壓汪星人,全面加入警隊了。
那它們究竟為什么這么厲害呢?
馳龍or馳鵝大家還記得《侏羅紀公園4》里面,那群號稱人氣小王子的迅猛龍嗎?
雖然人氣高,但還是受到了很多古生物愛好者的批評。
什么迅猛龍,它應該叫伶盜龍,只有一只火雞大小,而且是長羽毛的。
影片中的迅猛龍,明顯是把伶盜龍的體型夸大了好幾個等級,還把人家的羽毛給拔了。
所以,我們真的應該在這樣一部驚悚的恐龍影片中放入一群火雞,然后再讓這群火雞去制服霸王龍嗎?
顯然,導演敢拍,觀眾都不敢信。
但是,火雞大戰霸王龍的故事可還沒有結束。
因為,就在影片上映2年后,2017年,科學家們又有了更驚奇的發現。
他們說,等等。
伶盜龍可能也不是火雞,而是一群大鵝……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種長得酷似大鵝的伶盜龍,而且還是和大鵝一樣水陸兩棲的。
接著,科學家們在論文中分析了一系列的神經學、形態學等等問題,最后得出結論,不,可能還不是伶盜龍的問題,而是伶盜龍的更上級,整個馳龍科,都具有和大鵝一樣的半水生性……
故事發展到這里,很多愛好者都調侃,馳龍,怕是再過幾年都怕被開除恐龍家族了,改名叫馳鵝吧。
故事還沒有完,科學家們又在南極的維加島發現了一種叫做維加鳥(Vegaviidae)的怪異生物,化石復原以后長這樣,簡直就是一只鴨子嘛。
然后,化石里還保留了一段維加鳥的喉嚨,這就是今天鴨子和大鵝的鳥鳴管啊。
也許,遠古的恐龍世界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一頭長著羽毛的霸王龍很憤怒,它被一小群馳龍誘騙到沼澤當中,然后,無數只馳龍變成了馳鵝,發出嘎嘎嘎嘎、鵝鵝鵝鵝的叫聲,從蘆葦叢里竄出來,突襲霸王龍,然后獲勝。
就像麗薩拍到鷹鵝大戰的故事一樣。
誘騙敵人進入沼澤、湖泊,這原來是它們祖上練了上億年的獨門絕學。
也許這段影片當中,汪星人在說,我祖上可是狼。
而大鵝卻說,對不起,我祖上愛吃霸王龍……
恐怖的天鵝這里有一段不一樣的天鵝表演。
你是不是從來沒有想過,電視里優美的天鵝,在現實中這么兇,這么大。
很明顯,和天鵝對線的汪星人已經被嚇得不行了。
主人似乎也比天鵝高不了多少。
要是這只大家伙,突然發動鵝擰攻擊怕是狗狗和主人都很難招架。
還有一只天鵝,叫做阿先生(Mr.A***o)
曾經居住在女王家的劍橋河上。
妥妥的河霸,干翻一艘船,像騎老鷹一樣騎游泳的人,搶包,恐嚇,甚至是上岸挑戰公牛,那都是阿先生的日常。
后來,英國人民實在受不了了,開始上奏女王,要求把阿先生弄走。
果然,女王出面把這個為非作歹的天鵝給收了,流放到100公里外的某個秘密地點。
但沒過幾年,劍橋河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河霸,甚至都學會了水上漂的神通,就連大鵝都不準入侵自家的領地,對人類,也是變本加厲,一時之間江湖人稱,小阿先生(Mr.A***aby)。
沒多久,小阿先生也被女王收了,一檢驗,還真是當年阿先生的孫子……
原來,《西游記》是紀錄片,世界各國的故事都一樣。
天鵝,其實是鵝類家族中最兇猛的神獸,千萬別在野外調戲天鵝……
三棲猛禽鵝類家族屬于雁形目,也就是課本上,一會兒在擺出一個人字,一會兒擺出一個一字的大雁。
雁形目,其實是一種又群居又三棲猛禽,和老鷹那種單打獨斗的空中霸主完全不一樣。
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雁形目,主要包括四個分支。
第一,天鵝屬,它們沒有被馴化,尤其兇猛。
第二,雁屬,雁屬里的鴻雁被中國人馴化成了中國鵝,灰雁被歐洲人馴化成了歐洲鵝。
第三,黑雁屬,也就是前面反復出現的加拿大鵝,這也是一個沒有被馴化的品種,相當兇猛,這里還有一段加拿大鵝襲擊戰斗民族的影片,要知道,傳說中,俄國壯漢,那都是能徒手追熊的大爺。
但在這里,好像有點掛不住面子哦,估計是要開車,沒喝伏特加吧。
不扯遠了,雁形目當中,第四分支我們最熟悉——鴨屬,這個比較溫和,但也只是比較溫和,還記得當年蝗災,傳說從浙江緊急調了幾萬只鴨子過去嗎?
其實,家鴨和家雞一樣,至今也沒有完全被馴化,它們確實能夠干掉幾百上千萬的蝗蟲,但同時,它們也會野化,雄鴨會長出綠色的羽毛,變成一個會飛、會撲、會潛水的大魔王……
看外形是不是就很像那只恐龍時代的維加鳥?
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證據證明雁形目和馳龍之間的進化關系。
但是,也可以猜想,大鵝為什么這么兇。
為什么很多動物都怕鵝,這也許是一種刻在基因上的畏懼。
比如,在英國,一只大鵝飛到農場里,被一群牛犢圍攻,愣是沒有一頭牛還先發動攻擊……
不是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嗎?怎么就在一只大鵝面前群體慫包?
可能,大鵝當年也是統治世界的魔王,可以群攻霸王龍,也能秒殺一切天上、地上、水里的猛獸。
三棲作戰,是殺出來的威名。
還比如,科學家至今都沒有研究明白,為什么有鵝的地方,就沒有蛇,是鵝糞里的寄生蟲嗎?還是某種化學成分?
另外,鵝跟雞不一樣,它不吃蛇,是個素食主義者。
那為什么有雞的地方蛇都不怕,反而會怕鵝呢?
也許,這還是一種基因中的畏懼吧。
可能在人類登場前,大鵝們早就已經不做大哥很多年了,江湖里,只流傳著大哥的記憶。
而顯然,人類這個后生仔,并不知道這些江湖規矩。
用一雙靈活的手,花式玩兒鵝……
甚至還用雜交技術,開始培育各種巨大的斗鵝。
于是,一種兇猛、巨大又美味的大鵝出現了……
獅頭鵝大約在400多年前,廣東饒平縣的西樓村,有人培育出這種非常霸氣的獅頭鵝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鵝,一筐裝不下,去年評選出來的鵝王——重大39.1斤。
直接比普通的家鵝大了兩倍多。
尤其是在潮汕地區,獅頭鵝,幾乎就是一種民間信仰。
記者來到養殖廠調查,一上門就看了一場獅頭鵝踩毒蛇的表演,甚至只需要翅膀一扇,蛇就能被吹得滾出好遠。
公鵝很兇,會鵝鵝鵝的追著人咬。
成群結隊的******。
母鵝則發出嘶嘶嘶的聲音,和那只天鵝準備攻擊前一樣。
記者一不小心,就被母鵝啄破了手。
獅頭鵝名副其實,相貌非常霸氣,腦袋上有5個肉瘤,頭頂一個,左右各兩個,脖子下面還耷拉著一個肉袋。
廣東人說,這看起來就像獅子一樣,所以叫獅頭鵝。
后來考證了一下,廣東人說像獅子,其實是舞獅,而不是草原上的真獅子。
養殖廠里的獅頭鵝,隨便抓一只,身高1.1米,普通的大鵝只有70厘米。
翼展在1.7~1.8米之間,一條翅膀的長度,和一個女性成年人的手臂差不多。
鵝掌也是又寬又肥,能和一個男性成年人的手掌超不多大。
還有獅頭鵝的鵝蛋,一個就有220克,小半斤重,比常見的雞蛋大了好幾圈。
獅頭鵝還長得特別快,24小時學會走路、游泳,90天,就能長到16斤以上。
這種霸氣,很符合廣東人的生猛審美。
于是,每年有7000萬只獅頭鵝,飛上了廣東人民的餐桌……
就像我們前面說江浙人的情懷是大黃魚,云南人的情懷是虎頭蜂。
那廣東人的情懷——獅頭鵝到底是個什么故事呢?
整個深圳都在鹵鵝就在2個月前,一夜之間,整個深圳都在鹵鵝。
甚至驚動了人民日報,親自發微博呼吁大家別只盯著一只鵝。
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兒?
原來,網絡上突然傳說,在深圳,只要會鹵鵝,就能領1700塊補貼。
接著,各種鹵鵝考試解析在網上瘋傳。
隨便搜索深圳+鹵鵝關鍵詞,就能發現1500篇以上的鹵鵝筆記……
那個深圳人不會鹵鵝?
只要是提起鵝,每個深圳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行家。
即使不會鹵,也必須會吃。
于是,有大批市民開始涌入深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官方網站報名考試。
接著,平臺數據出現異常,深圳人社局也緊急叫停報名。
到最后,一場整個深圳都在鹵鵝狂歡,也被官方辟謠,是一場以鵝傳鵝的鬧劇。
原來,網上瘋傳的鹵鵝考試,學名叫做——潮式鹵味***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這是深圳人社局的一種職業技能人才評價機制。
通過考核的難度很高,并不是網絡上傳說的通過率97%。
話說回來,這么接地氣的人才獎勵機制,也只能說明,整個深圳是多么渴望每個社區里都有一位頂級鹵鵝師傅。
繼續調查源頭,鹵鵝考試來源于一個2018年廣東省就已經啟動的工程——叫做,粵菜師傅。
鼓勵大家學會一門手藝,靠一技之長提高職業能力……
在整個事件的最后,深圳人社局在通告上調侃,請廣大市民,不要被一些帖子誤導,弄不好因為你們的盲目熱情,市場上的鵝都要斷貨了……
另外,咱們還有很多其他的項目供大家選擇,就別只盯著這一只鵝了。
據統計,整個廣東,每年有近2億只大鵝要飛上餐桌。
在東莞,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只鹵鵝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加一根鵝腿。
在潮汕,獅頭鵝更是直接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沒有鵝趕在珠江里游泳,也沒有那一桌粵菜,敢不上大鵝。
廣府的燒鵝皮脆肉滑,客家的碌鵝大快朵頤,潮汕的鹵鵝更是擁有魔力……
肉多的地方回甘,肥厚的地方醇香,澄海的鹵水清雅,潮州的鹵水辣中帶甜……
所以,要想和廣東人成為好朋友,你一定要懂鵝。
極品獅頭鵝一只3年老鵝頭,可以賣到2000元人民幣(美元314,臺幣8688,港幣,2447,令吉1316)。
因為,鵝頭越老,頭上的那5塊肉瘤會長得越大,鹵好以后被叫做鵝膠,越來越驚艷。
100天以內的獅頭鵝叫稚鵝,你在廣東很容吃到這種商品化的稚鵝。
它是米飯的絕配,鵝肉、鵝肝、鵝胗、鵝蛋,切上滿滿一盤,再陪一小碟蒜泥醋,很滿足,很幸福。
150天以上就可以被叫做成鵝,成鵝是地道老店的堅守,他們認為,稚鵝的口感太松散,必須達到成鵝,口感才能及格。
而老鵝,需要長到2年以上,鵝頭可以被單獨售賣,一根霸氣十足。
頂級食客蔡瀾老先生推薦的吃法是,先把下巴拆了,吃肥大的鵝舌,再用雙手掰開鵝頭,露出大如櫻桃的鵝腦……
還有鵝頸條狀的肉,是纖維組織最嫩的地方……
如果把頸頭的骨頭拆出來,塞入鵝肝醬,再煎烤,那是聰明絕頂的***。
老鵝除了可以吃,還傳說可以通靈。
鵝眼在晚上可以看見臟東西,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都市傳說,尤其是南京、江淮那一代。
比如,鵝舍里,在后半夜非常寂靜的時候,經常會突然炸窩,所有鵝就像是見到什么鬼怪受驚一樣,全部開始伸長脖子狂叫。
那種場景相當滲人。
據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南京人才從吃鵝改成了吃鴨。
這背后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1384年·南京時間回到638年前,南京城內,深夜。
欽天監的官員跪了一地。
皇帝朱元璋感到一陣陣惡心。
因為,天空中出現了太陰犯上將的天象。
這是某位大將即將造反的預兆。
朱元璋想到了遠在北平的徐達,一定是他。
但這個時候,徐達已經換了背癰,這是中醫認為的一種不治之癥。
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把徐達連夜召回南京。
不久以后,朱元璋和徐達久別重逢,假裝親熱,但暗地里,朱元璋也在觀察,徐達的真實病情。
看來徐達也不像馬上就要絕癥身亡的樣子,朱元璋越想越怕。
于是,那晚陰云密布,朱元璋派人給徐達送去了一道燒鵝。
中醫認為,背癰的病人吃燒鵝必死。
所以,當徐達看到燒鵝的同時,也就懂了,他含著淚吃完燒鵝,很快就在太監的面前去世了。
當晚,電閃雷鳴,皇宮中的朱元璋也是一樣的緊張。
突然,他隱約聽到皇宮外,石頭城的方向有一群大鵝在鳴叫。
雨下了一夜,朱元璋也沒有合眼。
第二天早朝,當他聽到徐達已死的消息時,先是松了一口氣,然后又嚎嚎大哭,中斷了朝會,讓徐達配享太廟,位列第一功臣……
但很久以后,每次深夜無眠的時候,朱元璋總能隱約聽見那群鵝叫聲。
然后,朱元璋下令要紀念徐達,禁止在南京城內吃鵝。
其實,南京城的百姓都明白這當中黑暗的陰謀,不用禁止,他們也真的不想再碰這只可怕的大鵝了。
雖然這個傳說講得非常玄幻,但卻是有那么點歷史的影子。
比如,翻開宋代生活百科全書——《金瓶梅》,你會發現,幾乎每次宴席,必有燒鵝,再看歷代的中國文人,也都是愛鵝吃鵝。
但為什么,到了明朝,中原、江淮地區就突然不怎么吃鵝了呢?
這是一個歷史懸案,而上面這個朱元璋的故事,卻可以解釋這個懸案。
反正老南京都是這么認為的——鵝通靈,南京陰氣重,千萬別在城里吃鵝。
而當年廣東地處偏遠,受這個傳說的影響不嚴重,也就把吃鵝的情懷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真的是這樣嗎?
顯然,科學家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在記者采訪養鵝廠的過程中,就見到了這樣一幕。
沒有影子的鵝舍記者在養鵝廠發現了一個沒有影子的鵝舍,不大的空間里,一共安裝了100多盞高亮的LED燈。
廠長說,這是為了防止鵝舍炸窩。
南方天氣多變,經常會在晚上打雷下雨,如果鵝舍里照明不足,那些幽暗的燈光就會把獅頭鵝的影子映到墻上。
獅頭鵝本來就高,影子就非常大,晃來晃去的。
鵝的警惕性很高,它們會把影子當成是敵人入侵。
于是,就開始組織反攻,發生炸窩,搞不好就會出現嚴重的踩踏事故。
但后來,科學家發現了影子的秘密,他們說,鵝眼當中有四種視錐細胞,能比人類看到更多的一種未知顏色。
這就導致它們在夜間的視力非常好,人類眼看是一片漆黑,但鵝其實能看到的很多影子晃來晃去。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鵝舍里設計了無影燈的環境。
全方位照明,100%無影,這樣一來,也就解決了鵝舍炸窩的古老問題。
看來,朱元璋當年擔驚受怕的懸案,也算是被走近科學了。
大家也不用擔心南京人忽悠你,害怕吃大鵝了。
另外,大鵝真的渾身是寶,它們的鵝絨,還是最頂級羽絨服的原材料,號稱自然界中能鎖住空氣的黑材料。
越蓬松,鎖住的空氣就越多,而空氣,又是自然界中,保暖效果最好的東西。
也許鵝,就跟我們原來說過的雞一樣,它們都是不當大哥很多年的遠古霸主。
它們早就告別江湖,即使是被人類這種后生仔拿來花式烹飪,它們也都是不悲不喜。
就像深邃的大自然一樣,包容人類,也放縱人類。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最后夫人說,吃鵝就吃鵝,干嘛要毀掉天鵝的美好形象,你要負責。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