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人稱為"四君子"。
分別對應的品質是:傲、幽、堅、淡。
梅、蘭、竹、菊是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于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特色。
畫家一般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梅花以清癯見長,象征隱逸淡泊,堅貞自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還記得我初一時候一次測驗,有一題是叫我們填“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下一句,我們沒學過,根本不知道怎么填,我就自己瞎想了一個,沒想到語文老師竟然給了我1分(這題是2分的)。從那時候起,我就記住了這句詩。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也就是說,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小時候就學習王安石的詩《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個時候就對梅花的不畏嚴寒,獨自綻放,有了敬意。
梅還是“歲寒三友”之一,〝歲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種植物;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因這3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世人喜歡詠梅,以梅來隱喻人的傲骨、高潔、毛主席也愛梅,著有《卜算子·詠梅》一首: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蘭花那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于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
我們用“蕙質蘭心”一詞,比喻女子心地"蕙心"似的純潔,品質"蘭花"似的高雅。
都說蘭花難種,其實它只是不愿意植根城市,城市太過喧囂,安靜的鄉野,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才適宜蘭花***。
空谷幽蘭的意思也就是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鄭板橋有詩一首《蘭》,寥寥數語,精準表達出蘭的深刻內涵。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足見詩人對清雅品質的追求,竹子于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引無數詩人同道。
白居易《養竹記》說:"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竹子的耐寒長青,被視為"不屈";竹子的高挺,被視為"昂然";竹子的清秀俊逸,被引申為"君子"。
我家就在竹林邊,所以我喜歡蘇軾的另一名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多么瀟灑恣意,正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花開于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
《愛蓮說》中,“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p>
陶淵明獨愛菊,有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傳世。
我也喜歡菊花的清逸,我也想學陶潛去隱世,可惜與繁華人世還有牽絆,不能說走就走。
李清照低吟著: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特立獨行的李清照,跟特立獨行的菊花,挺配的,而我,也熱衷于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不見風使舵,不趨炎附勢,安靜過一生就好。
結束語梅蘭竹菊,美好、高潔、清逸、堅貞的代表,如果不能都種在家,那就掛“梅蘭竹菊”的畫在家吧,也可以表示屋主追求清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