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周弋博】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隨著俄軍撤離基輔,北約內部對俄態度的分歧也再次涌現。
當地時間4月6日,《***》發布報道稱,有西方高級官員透露,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北約中歐成員國希望與莫斯科徹底決裂,并試圖讓俄羅斯屈服。而法國、德國和土耳其等國則希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繼續保持溝通,因為俄羅斯不可能被輕易制服。
目前,北約各國外長已就“這場沖突遠未結束”達成一致意見,定于4月6日、7日召開的北約外長會議也在繼續討論俄烏局勢。但北約各國在6日放出的態度不盡相同:匈牙利提議普京與烏、法、德三國領導人進行對話,德國強調將確保北約不會陷入俄烏沖突,挪威和希臘分別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加拿大則明確表示不會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
同日,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公開表示,俄羅斯目前與北約沒有任何接觸,現在與北約也無話可談。
《***》報道截圖
《***》報道稱,面對俄烏沖突漫長而艱難的前景,北約國家在如何處理好下一階段的沖突以及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不確定時期方面存在分歧。
報道引述兩名匿名西方高級官員說法稱,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中歐成員國擔心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的任何勝利都將對歐洲安全造成嚴重損害,故而希望與莫斯科徹底決裂,并試圖讓俄羅斯屈服。
報道稱,包括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也擔心俄羅斯在“在烏克蘭領土上的任何擴張”,都會讓普京更加膽大妄為,從而破壞整個歐洲的安全和價值觀,例如遵守國際法、尊重國家***和領土完整,他們希望俄羅斯“成為失敗者”。
然而,其他北約國家則認為,俄羅斯不可能被輕易制服,軍事沖突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團糟的”(messy),比起所謂的“大獲全勝”,更有可能是雙方“筋疲力竭”后達成?;饏f議。
上述官員透露,無論俄軍在烏克蘭的行為是否涉嫌戰爭罪,法國、德國和土耳其等國都希望與普京繼續保持溝通。
另據彭博社此前報道,北約內部的戰略分歧在3月底已經出現端倪。當時,德國和法國正努力尋求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俄烏問題,致力于同俄方對話。英國、波蘭和除匈牙利以外的的其他中東歐國家則對俄羅斯的和平談判意圖持懷疑態度,認為普京不值得信任。
彭博社報道截圖
《***》指出,定于4月6日、7日召開的北約外長會議將討論幫助烏克蘭控告俄羅斯的“戰爭行為”。
不過,多方消息顯示,北約各國在6日當天的表態存在明顯差異。
路透社報道稱,匈牙利總理歐爾班6日公開表示,已經邀請普京在匈牙利與烏克蘭總統、法國總統以及德國總理舉行會談,普京對此的反應是“積極的”,但提出進行會談是“有條件的”。
“我向普京總統建議,他應該立即宣布?;??!睔W爾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是普京打***給他的,歐洲領導人還沒有被告知這項提議。
同日,歐爾班還表示,對匈牙利來說,俄羅斯的天然氣盧布結算法令不會有任何問題,“這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問題……如果俄羅斯人提出要求,我們將以盧布支付。”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當日在聯邦議院發表講話時說:“我們做出每一個決定的主要出發點依然明確,我們保證北約伙伴不會成為沖突方?!?/p>
朔爾茨還表示,德國正在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與上屆***不同,本屆***決定(向烏克蘭)供應武器,而且我們正在這樣做。我們會從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實際庫存中拿出一切(對供應)有意義且可以快速交付的東西,而且我們會完成交付?!?/p>
德國總理朔爾茨
據挪威***網站消息,4月6日,挪威外長安妮肯·惠特費爾特將三名俄羅斯外交官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
“挪威已決定將俄羅斯駐奧斯陸大使館的三名外交官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這三個人進行了與其外交身份不符的活動?!被萏刭M爾特稱,“我們與親密盟友和合作伙伴繼續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并支持烏克蘭?!?/p>
據半島新聞臺(AlJazeera)消息,希臘外交部公開宣布,希臘當局已將俄羅斯駐希臘外交和領事使團的12名成員為“不受歡迎的人”。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加拿大不打算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因為這與國家利益相違背。
特魯多指出:“我們必須非常謹慎。我們不想在這出現外交問題的危急時刻失去在莫斯科的信息源。如果我們像其他國家以及我們的盟友那樣將俄羅斯外交官驅逐出加拿大,會導致我們失去在莫斯科的外交官?!?/p>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4月5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接受法國LCI新聞頻道采訪時表示,如果西方國家繼續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俄方不排除中斷與西方國家外交關系的可能性。
“是的,如果驅逐我國外交官的情況繼續下去,有這種潛在的風險,因為我們每日都遇到這種敵對的行為——驅逐外交官是關閉外交關系窗口的決定?!?/p>
同時,佩斯科夫也強調,在當前局勢下,維持外交關系是必要的。
6日,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被記者問及與北約溝通一事。他表示,俄羅斯目前與北約沒有任何接觸,現在與北約也無話可談。
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
盡管北約各國存在分歧,但《***》指出,各國外長也對俄烏局勢達成了一致意見:這場沖突遠未結束。
4月1日,位于基輔市東北的基輔州布羅瓦里市市長宣布,俄軍已經全面從布羅瓦里地區撤出,分別向巴里希夫和切爾尼戈夫市的方向撤退。
“莫斯科沒有放棄在烏克蘭的野心。”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此表示,“我們現在看到大批軍隊從基輔撤離,重新集結、武裝和補給。然后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東方?!?/p>
“未來幾周,我們預計俄羅斯將進一步向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推進,試圖占領整個頓巴斯,并在克里米亞建立一座大陸橋?!彼雇袪栯惛穹Q,“這是戰爭的關鍵階段。”
不過,佩斯科夫4月5日接受法國LCI新聞頻道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撤軍基輔是釋放善意,希望澤連斯基能同意談判條件、結束戰爭。
佩斯科夫接受法國LCI新聞頻道采訪視頻截圖
除了北約內部分歧,《***》這篇報道還提到,美國和歐盟正準備針對“布查鎮平民尸體”一事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制裁。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當地時間4月3日,在俄軍撤離基輔北部后,烏克蘭方面發布了一系列基輔周圍布查鎮平民死亡照片,并指控俄羅斯實施“種族滅絕”。烏總檢察長稱,共發現410具平民遺體。
俄羅斯則否認在布查殺害平民的指控。俄羅斯國防部在3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沒有任何布查居民遭受暴力,烏克蘭發布的所有指控俄軍隊“犯罪”的照片和視頻都是“挑釁”。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烏方的目的旨在“破壞和平談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北約會議將集中討論支持烏克蘭和“向俄羅斯與普京施壓”的新方式。但《***》指出,各國在北約會議上討論的更多是武器和物資問題,而非制裁。
報道稱,北約承諾繼續援助烏克蘭,大約三分之二的北約成員國已經提供了致命武器,包括捷克提供的蘇聯時代的坦克和裝甲運兵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報道,斯托爾滕貝格也表示,北約各國外長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面時將討論向烏供應各種武器的問題。
斯托爾滕貝格在會面開始前對記者稱:“我們在與北約國家外長會面時,將會談到對防空系統、反坦克武器、輕型武器,還有更重型的武器的額外需求,以及對烏克蘭的各種支持。”
此前,布林肯5日宣布從美國庫存中再拿出價值1億美元的武器和裝備支援烏克蘭。布林肯表示,自拜登總統上任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總額約為24億美元,自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總額超過17億美元。
不過,運抵烏克蘭的物資數量仍然是一個秘密。但報道引述匿名官員說法稱,援烏物資總體數量非常大,對這場軍事沖突產生了巨大影響。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圖源:《***》
《***》稱,一名西方高級官員透露,即便俄烏沖突以雙方軍隊劃定接觸線(lineofcontact)的形式結束,北約的目標是與基輔合作,讓俄羅斯難以拿下烏克蘭——關鍵是要充分地武裝和訓練烏克蘭人,從而讓普京“不想再試一次”。
報道稱,北約外長還將對北約新戰略概念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北約首次討論該問題,討論內容目前處于草稿階段。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