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雨季,很多朋友都來反映到了雨天,家里的漏雨漏水、返潮等問題導致墻面起皮、滲水,但是建房的時候防水、防潮層都做了,為什么還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呢?難道做防水、防潮的錢都白花了?
如果在建房時家里防水、防潮層都做到位了,那你家房子漏水一定和沒做這些防水構造有關系!
一、滴水線
含義:
滴水線是一條1cm左右的凹形的線條,一般在天溝、雨蓬、窗口、樓梯踏步下、陽臺和突出外墻的腰線等部位設置。
作用:
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墻里,這樣水就被隔斷而不會向內流了,不然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沿著窗臺滲進室內,久而久之墻面就會發霉、長毛,裝修也隨之被破壞。
做法:
清理基層→放線→粘貼滴水槽→夾尺板→抹灰壓光→鎦角→養護。
二、防水反坎
含義:
與結構混凝土同時澆筑,也叫翻水,一般在陽臺、露臺、空調板等外立面凸出結構砌體墻根部設置混凝土防水反坎。
作用:
防止水流進室內,防止積水滲漏進墻體。
做法:
放線測量→鑿毛、清理基層→安裝、固定模板→現澆混凝土→拆模→再進行壓光(砂漿或混凝土表面用水泥漿刮平)→養護→防水層。
三、泛水
含義:
指在屋面防水層與突出結構之間的防水構造,說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墻角包住,一般在屋面、窗臺挑板頂部設置。
作用:
這種在平立面相交處進行的防水處理,目的是為了防止水平樓面或水平屋面與垂直墻面接縫處滲漏。
做法:
將屋面的卷材防水層繼續鋪至垂直面上,再加鋪一層附加卷材(泛水高度不得小于250mm)→屋面與垂直面交接處,將卷材下的砂漿找平層抹成直徑不小于150mm的圓弧形或45°斜面→泛水上口的卷材收頭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