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現多指調戲,占別人便宜,那你知道為什么占人便宜叫“吃豆腐”?
A.源自去喪家吊唁蹭飯吃
B.與豆腐西施有關
C.豆腐***鮮美,人們喜歡買
C答案就不用說了,一看就是干擾項,相信很多人會在A與B之間舉棋不定。
那么,究竟是A還是B呢?
接下來給各位講兩個故事。
漢朝,長安街上有家夫妻開的豆腐店,老板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豆腐西施”這個詞如今家喻戶曉,甚至有人把有點姿色但不賣豆腐的老板娘也叫“豆腐西施”,像什么賣燒烤的啊,賣盒飯的啊,賣海鮮的啊……但你要知道,這個詞最早的來源是在漢朝。
豆腐西施圖片來源:鳳凰網
和今天不同,漢朝的“豆腐西施”口碑可不太好。丈夫半夜起來磨豆腐,白天由妻子賣豆腐,因為長時間以豆腐為食,老板娘生得細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搭訕,趁付銅板的機會摸摸老板娘的纖手。
豆腐西施圖片來源:鳳凰網
也許是因為豆腐色白、細膩、柔軟的特點,恰與年輕女子肌膚的白皙細嫩相契合,于是“吃豆腐”慢慢演變為調戲年輕女子的代名詞。
豆腐西施圖片來源:鳳凰網
此外,“吃豆腐”這個詞的來由,還與一種舊時習俗有關。
過去流行土葬,辦白事的流程也比較繁瑣,所以誰家有個白事,都需要請街坊四鄰、親戚朋友來幫忙,本家兒自然要意思意思,宴請一番。
過去大部分人家生活條件差,喪事的席面也比較簡樸,豆腐簡單易得、物廉價美,上得了大臺面,也進得了百姓家,所以過去辦喪事的時候,酒席菜品中多以豆腐為主,也正好映襯“白事”的主題。鄉親們忌諱說去幫忙辦喪事,所以就說去“吃豆腐飯”。
農村村宴中的豆腐菜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一多,就難免混些游手好閑之徒進來偷奸耍滑,干活兒的時候看不見他,吃飯的時候倒是挺積極,即便本家兒發現了,也不好意思往外攆。
由于豆腐細軟,吃起來容易,又是白色的,所以就把這些光吃不干活白吃白喝的人說成是“吃豆腐”的。慢慢的,這個詞就成了占人便宜的代稱。
不過,以上兩種說法中,還是第一種用的范圍比較廣,因為更加形象嘛~
豆腐西施圖片來源:鳳凰網
說完了吃豆腐,我們再說幾個大伙兒非常熟悉,但卻不見得了解來源的知識:
富家子弟叫“紈绔子弟”?
什么是“桃花運”?
李耳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
為什么富家子弟叫紈绔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點錢的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绔”。更有錢點兒的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西漢宮女穿的“開襠褲”說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慢慢的,穿著“紈”“绔”的富家公子哥就成了“紈绔子弟”一詞的由來。
古代男子影視資料
什么是“桃花運”?
曾有人說,“桃花運”是女子涉淫行為。但是《詩經》中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的是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里“子午卯酉”代表地支中的“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當“四象交會”時,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偶遇愛情稱作“桃花運”。
李耳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
第一種說法:老子生下來就是白胡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老子又叫李耳。經鑒定,這種說法基本是胡扯。
明·《孔子圣跡圖·問道老聃》圖片來源:人民網
后有觀點認為,老子生來就有白化病,所以平時不喜歡拋頭露面,并因此悟出道家“無為而治”的核心思想,以及民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觀點。這種說法也很扯淡,別信。
《道德經》圖片來源:人民網
第三種說法:李耳本來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學家高亨在其《老子正詁·前記》寫到李耳生活的年代只有老姓而沒有李姓,李姓是晚出之姓,李耳本來就姓老,“子”字是對古代士大夫的通稱。也有人說,李姓源于老虎圖騰,苦縣一帶虎被稱為“貍兒”,所以李耳只是“貍兒”的誤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