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國產玄幻影視作品中,道士們與妖魔鬼怪打斗,在出大招時,都要手掐劍訣,口中念念有詞,最后必然以“急急如律令”為結尾,發出強大的攻擊。那為什么要加上“急急如律令”呢?
根據歷史文獻考證,“律令”是秦漢時期,對于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統稱?!叭缏闪睢笔钦f應當像聽從法律命令一樣,把公文里提到的事項,抓緊落實好!
“如律令”一詞,雖只有三個字,卻概念嚴謹,定義清晰,內容干脆,作用堅決。無論是在公文寫作時,還是在讀而告之時,在結尾處加上這三個字,都有一種高高在上、一錘定音的磅礴氣勢?!凹奔薄北闶欠浅Q杆俚囊馑?,“律令”則是指的法律命令。那“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要把公文里提到的事項,像辦理法律命令一樣,抓緊落實好!所以,就成了古代官員們督促下級抓好落實的官方流行用語。
自從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后,律令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東漢以后,官方文件里已經不再有“如律令”的慣用語,因此如律令就再也不屬于官方的專用語。東漢、魏晉時期,有種叫鎮墓罐或者鎮墓瓶的隨葬物品,這些鎮墓罐的罐身上寫有鎮墓文,其最后都有“是如律令”,或者“是急急如律令”。
由于再也不存在犯上之罪或欺君之罪。東漢年間,創立道教的張道陵,曾經當過巴郡江州行政長官,出于官府工作習慣,在書寫道教驅使鬼神、治病禳災經文的最后部分時,常用的“如律令”作為結尾。此外,還別出心裁地推出“一如律令、”“急如律令、”和“急急如律令”,中心意思都是號令鬼神快快承辦某件事情。道教認為咒語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通過咒語的方式溝通天人,號令神靈精怪前來助陣,不執行就會被高級神靈懲罰。所以,經常在“急急如律令”前面加上“太上老君”或都“玄武大帝”等。來催促和強調這一命令必須執行。就此演變為了道教的驅妖除邪的專用咒語,并出現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上。
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有一個人叫律令,他跑步特別快,當時被稱為飛人。也正是因為他善奔跑,所以在他死后,雷公收其為手下小鬼。這一說法來源于東晉《搜神記》,“律令……善走,死為雷部小鬼?!绷硗庠谇宕锻溜L錄》里也有記載:“律令,雷部神名,善走……”這樣的話。
你覺得哪個說法更好?更合理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