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岳陽日報-岳陽網
萬家憂樂到心頭
——祝賀我市紀念《岳陽樓記》誕生975周年活動隆重舉行
悅聲
如丹的楓葉,飄香的桂花,都綻放著我們的笑意;名樓的金風,洞庭的波濤,把一個久遠的日子推來。10月20日,農歷九月十五,我市“先憂后樂·興我中華”主題活動拉開帷幕,紀念《岳陽樓記》誕生975周年。旨在緬懷先賢先輩,弘揚憂樂精神,推進名城建設。
主題活動異彩紛呈。這是“憂樂精神”的傳承,這是打響“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文化旅游品牌的注腳。在展現岳陽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新時代巴陵兒女奮斗姿態的同時,更加激勵起我們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和擔當。
“975”這個數字闖入眼簾,開啟了我們記憶的閘門。1046年,修葺一新的岳陽樓,晨鐘悠然響起。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曠世之作《岳陽樓記》的誕生,書寫了一部傳奇,留下了一部史詩,成就了恢宏壯麗的文明史。
穿越時光隧道,洞見岳陽是一個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匯名山名水名樓名文名人于一體。世人知有岳陽的,必知岳陽樓;知有岳陽樓的,必知《岳陽樓記》。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岳陽名揚天下,帶給世人刻骨銘心的感動。
弄懂“憂樂”二字,才會讀懂人生。憂患意識是一種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里、凝聚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精神。岳陽是憂樂精神的發祥地,憂樂精神是岳陽的,也是世界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以“憂樂觀”,經世致用,縱橫天地,造福人類。
歲月的腳步行色匆匆。隨著《岳陽樓記》的問世,鳳凰涅槃,古城滄桑巨變。特別是改革***的號角吹響,靈魂在激蕩,大地在激蕩,古城雄風再起。岳陽人矢志不渝,與時俱進,用行動大寫“憂樂”,詮釋“榮辱”,劈波斬浪,奮棹爭先,書寫了一段又一段輝煌篇章。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經濟實力躍上臺階、民眾安居樂業的巴陵勝狀,如一幅水墨丹青長卷徐徐展開。
憂樂精神始終是耀眼的明珠,滋養浸潤了多少岳陽人。從明清時期方鈍、左宗棠,到當代任弼時、喻杰,再到張超、朱再保、李國武等。他們志存高遠,無不在艱辛中奮發,為理想而戰斗,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播種希望,開啟未來。岳陽將每年農歷九月十五日定為“岳陽樓日”,無疑提升了憂樂精神的感召力和傳播力,讓每個歲月年輪都留下我們的足跡。傳承和弘揚憂樂精神,是***人義不容辭的擔當和責任。
正因此,必須厚植為民情懷。“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就要求我們,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淬煉為民情懷。俯下身子,放低身段,下基層,進村寨,知百姓情,解百姓愁,做群眾“遮陽傘”;不讓親民善舉成“紙上談兵”,要讓群眾更多地分享發展的成果,日子過得更滋潤。
正因此,必須堅持擔當實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人須心系百姓,勤勉實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不做過客,不當看客,不耍花槍。須懂得“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將困難鋪在腳下,讓汗水把土地浸透,捧出希望之花,打造詩意城鄉。
正因此,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需要我們心憂“天下”,不管身處何處也要關注國家安危。懷揣憂患之心,樹立底線思維,摒棄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傾向,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提高***人居安思危、拒腐防變的能力,從奢華喧囂中抽離,抵達詩和遠方。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先憂后樂·興我中華”主題活動,必將帶給我們無限精彩和啟迪。讓我們擁抱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全面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將憂樂精神融入“三區一中心”建設中去,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托起明天的輝煌。
本文來自【岳陽日報-岳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