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星稀月朗,我所在縣城的人民廣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從四周八方匯集而來的市民們,昂著頭,翹著首,聚集在紅彤彤的燈籠下,瞧著下面懸掛的謎面,有的苦思冥想,沉默不語,有的左顧右盼,滔滔不絕,有的則手捧手機,埋頭搜索。猜燈謎是中國元宵節傳統活動之一,今天,受疫情影響,沉寂了一個冬季的縣城,第一次變動紅紅火火,煙火氣濃烈;第一次變動鑼鼓喧天,人氣旺盛;第一次變的生機勃勃,春天的步伐越來越近了。
晚飯過后,閑暇無事,隨攜妻帶子,擠進充滿著生機與煙火氣的廣場,趁著濃濃的年味未散,趁著月圓恰好,趁著人氣鼎盛,將一家三口融進著熱鬧的海洋中,期望沾染一些好運,勾勒一些新年的期望,激發一點生活的***。
走進廣場,如游魚進海,我們很快被熙攘的人群淹沒,變成了觀燈猜謎的一份子。轉過身,對身后的老婆叮囑著,“拉緊孩子的手,小心走散了”。老婆一言而行,緊緊攥著兒子的手,并不忘告誡著他別亂跑。兒子說,“媽媽,你也拉上爸爸的手,被把他也弄丟了”。老婆微微一笑,好吧!隨即牽著我的手,她在中間,兒子在左我在右。手被她牽著,總感覺怪怪的,有的不自在,好像周圍的人群都在注視著我們,好像他們視我們為異類,好像我們脫離了人群,孤立在人群之外。“多長時間沒有牽手了”?我扭過頭問了問老婆,她回答:“不記得了,好像有十多年了吧”!確實是這樣的,生活的瑣碎消磨了我們很多的***,日常的油鹽醬醋將婚姻歸于平淡,平常的日子越來越趨向于平平淡淡。
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擠來擠去,在這兒瞧瞧,在哪兒瞅瞅,看著燈籠底下懸掛的謎語,竟然一個也猜不出來。正行走間,碰到一個熟人,看見她的時候,她也正昂著頭走瞅右瞧,上前打了聲招呼,她看見我們,笑著說:“我沒讀什么書,你們是知識分子,肯定能猜得出來”,我也只能報之一笑,因為我挺不好意思的。
四顧而望,年輕人居多,他們的興奮感染著整個人群的氣氛,有的手持手機,正在佇立著認真的查詢謎底,有的頭戴花環蹦蹦跳跳,有的則三三兩兩的高談闊論著??粗麄?,思緒禁不住回蕩起曾經的青蔥歲月。上高中那會兒,也是正月十五,也是在現在的地方舉辦的猜燈謎活動,只記得人比現在的人更多,更熱鬧,那個時候很興奮,也不知道為啥興奮、高興,反正就是挺高興,也參加了燈謎競猜。幾十年過去了,地點相同、時間相同、活動內容也相同,參加的人卻變了,生活的打磨、時間的雕刻已經讓原來的人變得面目全非。少了***、少了活力,卻多出來了一種從容和淡然。
穿過擁擠的群隨意而行,熱鬧的氣氛充斥在廣場角角落落,如河水一般淹沒了所有的人,我感覺自己像河里的石頭,雖然流淌的水流擊打著石面,濺起陣陣嘩嘩作響,卻撼動不了頑石一絲一毫。我的心境竟然平靜的不起一絲波瀾,只感覺一切皆為平常罷了。小兒子卻繞著廣場邊上的花壇竄來竄去,忽東忽西,興奮的不得了。這可能就是年齡和心態的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