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春季正月,鉅鹿人張角起兵造反。
張角原本是一名宗教人士,他尊奉黃帝、老子,向弟子們傳授妖術,號稱“太平道”。張角的弟弟張寶和張梁都自稱大醫,用念咒施符水的***來給人療??;每當治病之時,他們都令病者跪拜、懺悔自己的過錯,有些人因此而獲得痊愈,所以越來越多人相信張角兄弟有神力相助。于是張角分派弟子們到四方云游,傳播“太平道”,誘騙百姓信教,十馀年間,教徒壯大到十余萬人,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傳道之處,百姓莫不畢應。張角便設置三十六方的編制,所謂的“方”就像將軍一樣,“太平道”內的稱號。大方約有一萬人,小方至少也有六七千人,每方都設立將帥,組織嚴密。
眼見時機成熟,張角便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認為漢朝即將滅亡,百姓應群起響應。張角又派人用白土在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的墻壁上寫滿“甲子”字樣,進行宣傳鼓動。百姓聞風響應,競向棄賣財產、流移奔赴,紛紛去投靠張角,導致道路填塞,甚至有數萬人病死在路上。郡縣官員不了解情況,反而說張角善于用宗教來教化百姓,所以民眾都崇拜他,這并沒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召集荊州、楊州數萬人,約定聚集在鄴地起義。馬元義多次往來京師,與中常侍封谞、徐奉等密謀,令其為內應,約定要在三月五日這天發起兵變,推翻漢朝。他們未及作亂,不料張角的弟子濟陰人唐周向朝廷上書告密,導致陰謀敗露。于是朝廷收捕馬元義,將他車裂于雒陽。漢靈帝將唐周的告密奏章下發給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帶領三府掾屬,調查宮中衛士及民間百姓有信奉“太平道”的,共誅殺教徒一千余人,又下令冀州官府立即追捕張角等人。
二月,張角等知道事情已敗露,于是連夜飛書傳報諸方將領,各地“太平道”的軍隊共同起兵,同日反叛,他們都頭戴黃巾以為標幟,故而被當時的人稱為“黃巾”,也有人蔑稱之為“蛾賊”。在起義號角吹響之后,黃巾軍殺人以祭天;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他們領兵焚燒官府,劫略都市,漢朝州郡不能固守,官員長吏大多逃亡;旬月之間,天下百姓都響應黃巾,安平、甘陵等地的百姓都抓住漢朝的地方候王、攻打官府,導致京師震動。
劉陶預言黃巾將亂,卻被置之不理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前,漢朝的官員不是沒人預感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當初,張角剛偽托大道,妖惑小民之時,楊賜正擔任在司徒官,他召屬員劉陶到跟前,對他說:“張角等雖然被特赦卻不知反悔,反而令其信徒滋蔓,現在如果令州郡官員捕討“太平道”信徒,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騷亂,反而加速了禍患。不如令州郡清查流民,將其人眾分散,各自送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后再誅殺大方渠帥,擒其首謀,如此可不勞而定,怎樣?”劉陶回答說:“這是《孫子》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是高明的做法?!?/p>
之后楊賜去位,劉陶追思前事,與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連名上疏皇帝,說:“圣王以天下耳目為視聽,所以才能無不聞見。如今張角的支黨數量不可勝數。前司徒楊賜之前曾奏下詔書,敕令州郡,護送流民,以防變亂,恰逢會劉賜去位,州郡不復捕錄。雖‘太平道’信徒得到赦令,而仍舊密謀,不肯不解散。四方傳言,說張角人等曾偷偷潛入京師,覘視朝政。其在各地的黨徒暗地里遙相呼應。州郡官員怕如實呈報會受到朝廷的處分,不愿上奏,只是私下相互間通知,不肯用公文的形式來通報。為此,建議陛下公開頒發詔書,懸重賞捉拿張角等人,以封侯作為獎賞。官員中若有膽怯回避者,與張角等人同罪論處?!?/p>
漢靈帝并不采納這個建議,他認為張角等人成不了什么氣候。當時正命劉陶編訂《春秋條例》,無暇顧及黃巾。次年,張角果反亂,海內鼎沸。
起義之后,朝廷的反應三月,戊申,朝廷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封慎侯,令他率領左右羽林、五營營士屯駐在都亭,負責修理器械,鎮守京師;朝廷在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處設八關都尉,以此來防備張角的黃巾軍也。
何進,字遂高,是南陽宛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被選入宮中成為貴人,有寵于漢靈帝,何進因此官拜郎中,又升任虎賁中郎將,出為潁川太守。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之后,漢靈帝征何進進京,任命為侍中、將作大匠以及河南尹。當初,張角別黨馬元義等密謀在洛陽反叛,何進發露其陰謀,故而被朝廷封為慎侯。
漢靈帝召集群臣舉行會議。北地太守皇甫嵩認為應當解除黨禁以安撫士人,多出國庫藏錢、西園廄馬來賞賜軍士,激勵將卒,以便快速平叛。
皇甫嵩,字義真,是皇甫規的侄子也,他的父親叫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皇甫嵩小時候就有文武志向,既喜歡讀《詩》、《書》,又熱愛弓馬騎射。他先后被鄉里舉薦為孝廉和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年征召,皇甫嵩都不肯應征。直到漢靈帝征拜,他才出任議郎,晉升為北地太守。
漢靈帝又問計于中常侍呂強,呂強回答說:“黨錮持續太久了,人心日益怨憤,如果不進行赦宥,那么士人們都會與張角合謀,導致變亂擴大,到時候后悔就來不及了。如今應請先誅殺左右貪濁的官員,下令大赦黨人,對各級官吏進行考察,清洗貪官污吏,依次來收復人心,如此則盜賊就會被平息了?!睗h靈帝感到恐懼,采納了呂強的建議。
壬子,朝廷下詔大赦天下黨人,被流放的人也得到赦免,只有張角黨羽不在被赦免的名單里。朝廷又下詔令公卿貴族捐獻馬匹、弓弩,讓名將子孫及吏民中有懂得軍事戰術的人,到官府去報道。漢朝發動天下精兵,派北中郎將盧植去討伐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奉命討伐潁川地區的黃巾。
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太守褚貢。
漢靈帝又向太尉楊賜咨詢平定黃巾的辦法,楊賜應對切直,冒犯君顏,漢靈帝很不高興。
夏,四月,楊賜被免職,太仆弘農鄧盛繼任太尉。不久之后,漢靈帝翻閱舊奏疏,發現之前楊賜與劉陶所上關于張角的奏疏,知道楊賜有先見之明,于是封楊賜為臨晉侯,劉陶為中陵鄉侯。
司空張濟被罷免;大司農張溫繼任司空。
何進
十常侍濁亂政,讒殺正人漢靈帝出自侯家,因桓帝無子,才得以入繼大統。在這之前他的家業很貧乏,常嘆桓帝不能料理家事,導致國庫虧空,故而靈帝繼位后,更加重視蓄積國庫,又將數千萬寄存在小黃門常侍那兒。當時中常侍趙忠、張讓、夏惲、郭勝、段珪、宋典等都被封為侯,備受貴寵,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彼曰鹿俑訜o所憚畏,都爭相建筑住宅,華麗程度堪比宮室。靈帝曾欲想要登上永安候望臺,宦官們害怕自己的住宅被看到,于是暗使中大人尚但諫靈帝說:“天子不當登高,登高則百姓虛散。”靈帝從這之后不敢再登臺榭。
等到封谞、徐奉與黃巾通謀的事情敗露,靈帝追究諸常侍說:“你們常說黨人想要作亂,都把他們禁錮起來,甚至處死。如今黨人為國出力,你們宦官反而與張角通謀,是不是該斬?”諸常侍都叩頭說:“這是王甫、侯覽做的事,與我們無關!”于是諸常侍人人求退,各自征還在州郡的宗親、子弟。
趙忠、夏惲等集體中傷呂強,污蔑他與黨人共議朝廷,多次閱讀《霍光傳》,還說呂強兄弟涉嫌貪穢。靈帝派中黃門帶著兵器去傳喚呂強。呂強得知靈帝傳喚自己,怒道:“吾死,亂起矣!丈夫欲盡忠國家,豈能對獄吏乎!”于是自殺而死。趙忠、夏惲又繼續污蔑說:“呂強看到被傳喚,還不知會被問什么問題,就畏罪在外野草中自殺,說明他肯定有問題?!庇谑浅⑹詹秴螐姷淖谟H,沒入財產。
侍中河內向栩上書言事,指責皇帝的身邊人。張讓就誣告說向栩與張角同心勾結,想做黃巾的內應,于是朝廷將向栩收送到黃門北寺獄,殺之。
郎中張鈞上書曰:“我認為張角之所以能興兵作亂,百姓都愿意依附他,其根源都在于十常侍,他們多放縱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占據州郡,壟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受冤,無所投訴,所以才謀議造反,聚為盜賊。應當斬殺十常侍,把他們的頭懸掛在南郊,以謝百姓,然后派遣使者布告天下,如此可以不用興師就能平定叛亂。”
漢靈帝將張鈞的章出示給諸常侍看,諸常侍都脫掉帽子,紛紛跪拜,乞求到雒陽詔獄去自首,并出家財以充助軍費。靈帝下詔,赦免諸常侍,令其冠履視事如故。靈帝罵張鈞說:“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常有一人善者不?”御史望風承旨,于是誣奏說張鈞學習黃巾道術,將其收掠,害死于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