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記憶里,關于“腹背受敵”的境遇和境況及理解,只停留在詞匯的層面上。
許多人們對于“腹背受敵”的真正理解,沒有太深的概念,更沒有切身體會的感觸。
從字面上理解,“腹背受敵”的意思是身前身后同時遭到攻擊和夾擊,讓自己受困于危險境地,從而被迫繳械投降。
禍起言行阿花愛說愛笑愛熱鬧,一張破嘴不當家,該說的不該說的,不管是咸的淡的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澀的,有用的或者無用的,只管往外撂,她是一個沒有心機,沒有城府,更沒有心計的中年女子。
因為阿花的存在,娘家一家人的關系顯得異常緊張。
他們一家人平時見面,不是你剜我一眼,就是我愣你一眼,盡說些尖酸刻薄挖苦的話,稍有不慎,就會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這樣以來,讓當事人覺得心里難受,讓一旁的觀眾看著心里不得勁。
這就是她們一家人不可避免的現狀和常態。
其實,這種相處的方式***是不正常的,是要通過溝通交流加以解決的,然而,她們打心眼里根本就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想法和做法。這難免就悲哀了。
平時,阿花事多,根本不是省油的燈,經常在兄弟姐妹當中雞蛋里面挑骨頭,令兄妹們很討厭。更令兄妹們不能接受的是:她無中生有在父母面前告狀,并將家中的丑事不知深淺的往外張揚。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揚。
然而,阿花卻反其道而行之,哪怕是家中發生屁一點兒的小事,都要說出去。按她的說法是,說出去的目的無外乎以下兩個方面:一,將家事說出去,廣泛的征求意見,商量解決的方式***;二,將家事說出去,自己的心里跑跑氣,不憋的慌。
聰明過頭的阿花呀,殊不知,家丑外揚的過程中,會遭人恥笑或以訛傳訛的,這樣以來,對她們一家人的人品和聲譽極其不利。
日常生活中,阿花喜歡濃妝艷抹,喜歡穿著打扮,喜歡貪小便宜,喜歡逛街,喜歡買衣服,喜歡跳交誼舞,喜歡打麻將,喜歡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她會抽煙會喝酒,有煙癮和酒癮,因此,經常夜出早歸,經常不在家。阿花花錢如流水。
她老公吃喝嫖賭啥抽都干,平時開銷也很大,因此,兩口子因為花錢的事,關系鬧得很緊張。
眾矢之的在日常生活中,阿花的言行舉止得罪了娘家的兄弟姐妹,惹怒了娘家的兄弟姐妹,讓兄弟姐妹生氣窩火。兄妹幾個商議后,決定合起伙來攻擊報復和擠兌她,讓不知“天高地厚”的阿花腹背受敵,日子過得不如意。
這件事的始挑起者是她的大姐,大姐背著阿花對兄妹們說:“阿花自私自利,不自量力,故意在外人面前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總是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別人的問題和毛病無限放大到處張揚,她自己的問題和毛病只字不提,咱們要團結起來,今后,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啥事都要難為她擠兌她,不能便宜她,更不能讓她有好日子過。”她說這些話的時候,氣得臉紅脖子粗,其兩個妹兩個弟頻頻點頭示意同意。
他們商量對策后,隨之付諸行動。他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這樣以來,阿花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
阿花的丈夫吃喝嫖賭啥都干,在外面有了女人,所以,開始討厭阿花。平時對阿花輕則罵重則打。阿花忍無可忍,找娘家人哭訴自己遭丈夫打罵的事,她的父母年邁,只要嘆息掉眼淚,別無其它的辦法,她的兄妹根本不同情,還惡語相向,惡狠狠的說些難聽的話:“你也有今天,不虧你,你這完全是咎由自取,打死你都不解恨,打死你都不心疼你,打死你我們都不會掉一滴眼淚。”我的天,這話說的,毅然沒有了兄弟姐妹的情義,更沒有血濃于水的親情。
阿花又對自己的兒子哭訴丈夫的暴行,兒子不屑一顧,言語中充滿著無盡的恨,兒子耐著性子仔細傾聽了阿花的哭訴,嘴里說:“你是好人!?你也不是一個什么好東西,我還不了解你!你說的不假,他外面有女人,你外面肯定有男人!當初,我考上三本,是誰為了省錢,做工作讓我讀大專,是你吧。現在俺爸打你,你沒有辦法找我咧,他是俺爸,我也沒有什么辦法,你真受不了,就離婚吧,其實,離婚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最起碼是一種解脫。離婚了,各過各的生活,誰也不耽誤誰的幸福。其實,婚姻就是這樣,日子過成了就過,日子過不成就離婚。緣分盡了,還呆在一起干嘛?還有什么意義。離婚吧。你就別在煩別人了。”阿花聽了兒子的話,心里難過極了,傷心至極,真真切切的哭成了淚人。
自尋短見因為娘家兄弟姐妹的擠兌,丈夫無情的打罵,兒子的不屑一顧不予理睬,阿花感覺自己萬般無奈的進走了死胡同。
這個時候,阿花想了很多很多,她掛念自己父母的存在,她惱恨自己的兄弟姐妹無情,她深恨自己的丈夫暴行,她痛恨兒子的絕情。在阿花的心目中,豈是一個恨字了得。
萬念俱灰的阿花,被殘酷的現實打垮了。
有天晚上,她穿上當年結婚的衣服,獨自一人來到***,點了酒菜,大吃大喝了一頓,醉意朦朧的走出***。步履蹣跚的來到既寬又深的護城河邊,用盡渾身的力氣跳進河里。
就這樣,阿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年五十五歲。
阿花的死,應該給人以無盡的感悟和啟示。
次日上午,護城河的工作人員打撈河內雜物的時候,撈到了阿花的尸體。護城河工作人員報警后,警察緊急出警,后來刊登尋人啟事。一星期后,阿花的丈夫到***機關領取了阿花的尸體。
阿花的葬禮很簡單,由她的丈夫和兒子主辦,她的父母、兄弟姐妹、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參加。在這些人員當中,只有阿花年邁的父母不住的哭泣,其他人該說就說該笑就笑,根本沒有掉下一滴眼淚。
其實,阿花的死,真夠悲催的。她的死沒有換取人們的同情和良知,人們對他充滿了恨和敵意。
阿花的葬禮結束的當天,她的兒子獨自去了外省的工作單位。
阿花的身后事一個月后,阿花的丈夫和曾經要好的女人結婚了,她的兒子參加了婚禮,還隨了禮金。
從那以后,阿花的丈夫和新婚的女人過起了日子,他們婚后的生活會不會真的幸福呢……
作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