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黃女士最近被確診為宮頸癌,年紀輕輕已經切除了子宮。她十分不理解,反復問醫生:“我這么年輕,怎么會得宮頸癌?”
很多女性朋友可能會覺得宮頸癌離自己很遠,真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ICO中國HPV和相關疾病報告顯示,在中國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發病率高居惡性腫瘤第三位,并且已成為中國該年齡段女性癌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乳腺癌,最近幾年,宮頸癌發病率有所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幾乎所有的宮頸癌(99.7%)都與生殖器官感染HPV有關,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
性接觸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使用避孕套可以減少HPV感染的風險,但不能完全阻斷HPV的傳播。在我國每年女性宮頸HPV感染人數已高達到4500萬。過早發生性行為、早育、多次生產,有多個***或者患過性病,長期吸煙、性混亂以及宮頸癌家族史等是宮頸癌的危險因素。
早期臨床癥狀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易被忽視。但隨著病變的演變,可能出現以下三大臨床癥狀。
1、***不規則流血:
在非月經期出現***流血,或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老年女性常表現為絕經后的***異常流血。出血量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情況而不同,若侵蝕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2、接觸性出血:
多數為同房、用力大便、婦科檢查后出現的***流血。
3、***排液:
多數患者會感覺***分泌物(白帶)異常,這是由于癌癥***,使宮頸腺體分泌功能亢進,產生粘液樣白帶。可表現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樣、有腥臭味的***排液。
當腫瘤進一步發展,癌組織侵犯骨盆壁、神經會發生劇烈的腰腿疼和下腹痛。如果腫塊壓迫淋巴及血管,還可以出現下肢嚴重腫脹,如果腫塊侵犯直腸、膀胱便會出現排便、排尿困難、尿血、便血等問題。
如何有效預防宮頸癌?2017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中指出了宮頸癌的三級預防策略。
一級預防:
開展健康教育和接種預防性HPV疫苗。HPV疫苗是全球首個能通過注射方式預防腫瘤的疫苗。同時,要注意高危因素的預防,比如固定***、使用安全套、戒煙、提高免疫力等。
二級預防:
宮頸癌定期篩查。TCT和HPV檢查已經基本覆蓋大中型醫院,聯合檢測敏感性高、方便快捷。
三級預防:
及時合適的治療。目標是盡量降低癌前病變轉變為宮頸癌的可能。包括行宮頸活檢、宮頸錐切等治療。
宮頸篩查建議一般建議21歲后有性生活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篩查,必要時聯合HPV檢查,如果連續3次HPV和宮頸細胞學檢查都是陰性,可以間隔時間延長到3年檢查一次;
30-65歲女性,建議每3-5年進行一次“TCT+HPV”的聯合篩查;
大于65歲女性,若過往篩查結果為陰性、且無CIN2或更高級別病變病史,可以停止所有篩查。
但如果有艾滋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如實體器官移植者)、出生前有過乙烯雌酚接觸、此前曾有過CIN2、CIN3或宮頸癌病史者,可能需要頻繁的宮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