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伯勞(學名:Laniusexcubitor)灰伯勞成年雄性前額基部、眉紋以及眼先的嘴基部為乳黃色,頭頂至尾上覆羽煙灰色;肩羽與背羽同色但具淡羽緣;尾上覆羽也具淡羽緣并染淡棕;中央2對尾羽純黑具白色端緣,此白色端緣在外側尾羽依次愈來愈大,而黑區相應縮小;至最外側的尾羽的外部為純白,內部的端部1/2亦為白色,羽軸中段黑色;眼先有一近圓形黑褐色斑;眼周、過眼至耳羽黑褐色;翅覆羽及飛羽黑褐,大覆羽具淡棕白色端緣,第3-9枚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內側飛羽有1-3毫米的白色略染淡棕的端緣。***灰白色,頸側、喉、胸、脅及腹羽均具細密的暗褐色鱗紋,胸、脅、腹羽微染棕色,尾下覆羽淡灰白色。灰伯勞成年雌性羽色似雄鳥但棕色調更濃;眼先及過眼、耳羽為褐色;尾羽及翅羽的黑色均沾褐色。***淡土褐色,滿布暗褐色鱗斑。
中國以內分布于黑龍江省、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陜西,新疆、寧夏、甘肅
灰伯勞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各種昆蟲以及其它活動物。常棲于樹頂,到地面捕食,捕到后飛回樹枝。將獵獲物掛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將其殺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稱其為“屠夫鳥”。叫聲尖而清晰的“schrreea”及拖長的帶鼻音叫聲“eeh”,也作粗啞的“ga-ga-ga”聲。它不在中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中國北方各省遷徙,并有少數個體在中國越冬。
灰伯勞在4月上旬即已成對鳴囀,5月筑巢。巢置于不高的樹上,離地0.5-1.5米。結構粗糙,外壁以灌木的樹枝編成,內壁為細枝、干草、植物纖維及絨羽等編織而成。滿窩卵4-7枚,淡青色具淡灰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