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是現如今我國水產行業中重要的養殖項目,具有很高的養殖前景,因而吸引了眾多養殖戶進行養殖。河蚌按照不同的利用價值可以分為食用河蚌與珍珠河蚌。食用河蚌無論是烹還是燉、煮等皆都可以,其河蚌***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而珍珠河蚌就是專門用來養育珍珠的,珍珠是種貴重的物品,價值很高。那么河蚌要怎么養呢?接下去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河蚌的養殖環境
河蚌在自然環境中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質、沙質或石礫之中。冬春寒冷時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體部分潛埋在泥沙中,前腹緣向下,后背緣向上。僅露出殼后緣部分進行呼吸攝食。天熱時則大部分露在泥外。無齒蚌一般生活在泥質底、pH值在5~9的靜水或緩流的較肥的水中。
二、河蚌吃什么食物
河蚌的食物主要是單胞藻、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如輪蟲、鞭毛蟲、綠眼蟲、綠粒藻、柵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紡錘硅藻、桿星藻、甲殼動物的殘屑及植物葉片等,易被消化的主要是硅藻。蚌不能主動追逐食物,依靠蚌殼的開閉,外套膜內側纖毛和鰓纖毛的擺動造成水流,食物便隨水進入蚌體。食物隨水進入外套腔,顆粒沿鰓絲向上移至鰓的基部,再向前移動至唇瓣,經唇瓣選擇后小顆粒進入口中,大顆粒則由內鰓邊緣向后移動,在兩腮相交處,入外套膜痕至后端,兩殼猛閉排出體外。據有人統計,每天流進蚌體的水可達40升。
三、河蚌的養殖技術
1、目前河蚌養殖方式多采用吊養和籠養。吊養***有單個吊養和串養在一根線上吊養兩只蚌以上。籠養數量依籠(網籠、網夾)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觸籠底為適宜。
2、育珠河蚌一般畝養殖池塘為800~1200只,外蕩為600~800只。養殖密度具體視體重肥度。水體流動、水體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隨蚌體大小適量增減。
3、河蚌養殖已成為我市外蕩漁業之體綜合開發利用的主要生產內容。以育珠為主的池塘可以適量放養草魚、鳊魚、鯽、鱖魚、黃顙魚等及搭養少量鰱、鳙魚,以充分挖掘水體生產潛力。
四、河蚌的養殖管理
1、暫養期管理:手術后的蚌,暫養于微流水、水質清爽的水域中,休復15~30天。在這期間,一般吊養后不要隨意翻動,也不可離開水面,更不能開殼檢查,以免影響其體質恢復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則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個月后,對暫養水域蚌進行清查,發現死蚌及時清除,然后再重新吊養到育珠水域。
2、加強水質管理:在沒有流水的封閉靜止水域中養河蚌時,遇高溫、水淺、低壓后,會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須及時加水,換水或保持水質新鮮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況下蚌、珠生長緩慢。
3、調節吊養深度:根據水位、水溫及季節變化,應適時調節育珠蚌的吊養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適當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兩季可吊養淺些(水面下15~20厘米)。
4、做好水域施肥:如育珠池塘水質清瘦,要及時施肥。肥料可用有機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機肥山雞、鴨、鳥類為好,使用前需加1名生石灰和發酵腐熟后方可施用。化肥主要是尿素和過磷酸鈣(用量比1:2或1:3),兩種混合加水后潑灑,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一般畝用尿素1公斤。還可用潑施豆漿(飼料與肥料)。同時施用鈣肥(生石灰),PH值低多施,PH值高少施。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百米左右。
5、清除附著物:育珠蚌經吊養一段時間后,在吊養網籠、網袋和蚌體上常附生大量的附泥和生物(如水藻類、淡水海綿、聚縮蟲等),影響育珠蚌的生長,必須定期清洗。在4~10月份,每隔一個月涮洗一次。
6、維修養殖設施:在養殖過程中,發現養殖設施有破損情況應及時修復,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以上就是有關河蚌的知識介紹。不管是食用河蚌還是珍珠河蚌,都是采用吊養和籠養的養殖戶方式來進行養殖。如果是主要養珍珠河蚌的養殖戶可以適量的放養一些草魚或者鯽魚等,可以充分的挖掘水體的生產潛力,從而增加經濟效益。養殖戶們在河蚌的養殖過程中,做好其管理工作是成功養殖河蚌的基礎,養殖戶們應當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