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去年,電視劇《三十而已》女主顧佳為了擠進幼兒園家委會花盡心思的片段,曾引起熱議。近日,我市大部分學校都已陸續開學,每個班級家委會的競選或自薦也進入了“白熱化”,眾多家長躍躍欲試,為了能夠進入家委會,家長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
40多人的班級30多位家長自薦
9月1日,市區某小學一個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現場組建家委會:一個班級40多個學生,竟然有30多個家長舉手自薦,還未包括正在猶豫來不及舉手的家長,該班主任看這陣勢不對勁,趕緊喊停。最后做思想工作“勸退”了幾位容易溝通的家長,留半數家長組建成一個龐大的家委會。
章女士是一位初一新生的媽媽。9月1日一大早,女兒的班主任就在班級群里發通知,擬在當晚8時整,在班級微信群招募家委會,名額12位。根據自薦報名,先報先得。消息一出,章女士一絲猶豫都沒有,拿出手機設置了當晚7:55的鬧鐘響鈴,看她這架勢,非進家委會不可。
“老師把家委會報名的通知在群里一發,就有二十幾個家長報名了。凌晨一點鐘,還有家長在接龍,太積極了。”徐女士是一名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她說,還沒開學,班主任老師就組建了班級群開始招募家委會成員了,要求還不簡單,必須有一技之長,如會編輯微信公眾號、會寫、會攝影、會組織、會策劃、會美工、善于溝通等。“而徐女士持觀望態度,這類家長屬于少數。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沒精力,還有些家長表示,太累了,吃力不討好,容易得罪人。也有些家長表示,希望家委會來幾個比較牛的,頭腦清楚,做事干脆利落、甘愿奉獻的人。
對于家委會家長們褒貶不一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家長們就能聽到家委會這個名詞。那么家委會到底是干嗎的?據了解,家委會的全稱是“學校家長委會員”。是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代表家長的利益,和老師及學校溝通。然而,“家委會”這個詞在家長們的心中,卻是褒貶不一。李女士的孩子在我市一所民辦中學就讀,提起家委會就有一肚子話要講。她說,因為孩子住校,又碰上疫情期間,學校進不去,很多事情只能通過家委會向學校反映。但是,家委會對于其他家長在群里提意見,都會駁回。李女士還說,有些家長甚至把官威帶到了家委會。提起家委會,林先生有些不滿,“教師節到了,送些禮物給各科老師以表謝意,這本是尊師重教之禮。這個禮物是不是由孩子們自己來想來送更好呢?但是現在他們班是家委會包辦,代替孩子使用所謂的班費去買一些禮物,不管貴不貴重,似乎失去了最初的意義。”上學期開學之前,家委們又用班費請鐘點工去學校打掃班級衛生。這也讓林先生很不舒服,認為不僅僅是亂花錢,也不利于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品德。“我是很感謝我們班的幾位家委的。雖然班里家委十來個,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隨叫隨到。本學期開學我們班換教室,不僅要打掃衛生,還要把所有的桌椅搬到新教室。我們三個家委忙活了一整天,任勞任怨。”張女士說,自己班的家委都非常認真負責,一旦班級有事,活都是搶著干的。市民胡先生則認為,家委會的位置之所以那么吃香,是因為不少家長認為,老師對家委會成員的孩子會偏心一些,多照顧一些。
家委會要成為溝通的橋梁
葉然,是一位全職媽媽。她的兩個孩子分別就讀于溫州市第二中學和溫州市蒲鞋市小學。從老大讀幼兒開始到小學再到初中,她就一直參與家委會事務,經驗豐富。“每年孩子班級的暑期實踐活動都是我牽頭策劃的,老大班級的微信公眾號也是我做的。”記者點開葉然為班級運營的班級公眾號,簡直不敢相信是出自一名全職媽媽之手,非常***,里面的點擊閱讀量也非常高。“家委會是個實實在在為班級服務的小組織,是一個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也是一個為大家辦實事的地方。每位家長,無論是不是家委會成員,都應該用熱情和友善的態度來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葉然表示。
陳素是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因為她的職業專長,自然而然就擔任了家委會財務的工作。她從孩子上幼兒園起,這工作一干就是九年,班費的每一筆支出細到一塊幾毛錢,她都要一一記好賬目,到學期末會出一個財務報表,公布到班級群里,完全不亞于一份公司的年終報表。“家委會的事情一點都不輕松,很繁瑣,家委會成員要甘于奉獻,往往為了一個活動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有時候還要自己貼錢,最后還吃力不討好,都是為了孩子,大家多一份理解吧。”陳素笑著說。
溫州市第二實驗中學班主任葉笑平老師說,學校對進家委會的家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主要還是要有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熱情,愿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個才是考量的主要標準。有些家長覺得加入家委會,就能多接近老師,老師就會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待,機會也會更多地給家委會的孩子。其實,所謂的“拍馬屁”是沒用的,孩子自己優秀才是王道。
實現家校聯合良好互動
說到家委會,對不少家長來說,五味雜陳。積極加入吧,有各種繁瑣的事需要協助。不加入吧,家長的存在感低,怕老師就更難關注孩子了。每每說到家委會的話題,總能引起不少議論:家委會就是給老師做事的;家委會就是跟班的,收班費的……家委會的存在,本身是家長組織和學校之間的對話形式,由家長代表出面,減少溝通的成本和提高溝通的效率,促進家校合作共育。
溫州外國語學校班主任李迎春老師說,對于住宿制學校來說,家委會的作用挺大的,因為平時孩子都住校,所以很多地方需要家長們各盡其能做好全方位后勤保障,比如各種活動的物資采購、活動攝影、管理賬目等,有了家委會,各種大錢小錢班費等全部一目了然。
據了解,2012年3月,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家委會是“支持和監督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家委會的定位是在學校的指導下履行職責,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溝通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關系。
編后
不要讓家委會變了“味”
家委會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讓家長代表和學校有個良好的溝通橋梁。
坦率講,家長們想方設法參選家委,這是好事,不應打擊積極性。但有一點必須得弄清楚,加入家委會是否真的發自內心,是否心甘情愿地服務他人,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是否真的尊重老師和其他家長等。否則,還是不要加入為好。
家長們進入家委會后,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職責,以健康和積極的心態開展工作,真正做好學校與其他家長之間的橋梁。這樣才能獲得其他家長的尊重、支持、理解。校方、老師、家委會抑或是其他家長,都應齊心協力,推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工作、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每個家長都應受到每個老師的平等對待,老師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來區別對待“家委會”和“非家委會”的孩子,要一視同仁,家長們無論在教育方式上是怎樣的,但對孩子的關愛和重視程度都是一樣的。一旦發現家委會變味了,老師應及時進行調整。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